原标题: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纠正市场混乱,让短期健康保险健康发展资料来源:《证券日报》
1月11日,中国银行业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关于规范短期健康保险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保险业短期健康保险业务发展。
实际上,短期健康保险的混乱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而且还对保险公司的经营产生了不利影响。 《证券日报》记者从有关渠道获得的数据显示,去年前11个月,财产保险公司健康保险业务承保亏损达到40.11亿元,承销利润率为-4.50%。
《通知》发布后,一些保险产品缺乏定价基础,保险金额被夸大,概念混乱,短期保险和长期问题等,将受到有针对性的监管措施的约束,这将有助于健康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
短期健康保险正在亏本赚钱
健康保险是指通过疾病保险,医疗保险,伤残收入损失保险和护理保险为因健康原因造成的损失支付保险金的保险公司。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指出,近年来,我国的健康保险发展迅速。 商业健康险保费收入由2012年的863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706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30%。 截至2020年11月,我国商业健康保险保费收入达到7641亿元,同比增长16.4%; 薪酬支出2531亿元,同比增长22.4%。 目前,我国的健康保险以大病保险为主,占近60%。 另外,近年来,医疗保险发展迅速。
以短期医疗保险产品代表百万医疗保险为例。 艾瑞咨询发布的《中国百万医疗保险行业发展白皮书》预测,到2020年,百万医疗保险用户数量将超过9000万,范围在0-65之间。 7.4%,比上年增长2.2%。 该报告还预测,未来几年,百万美元的医疗保险市场将保持25%-40%的年均增长率。
从企业实体的角度来看,人寿保险公司和财产保险公司都可以经营短期健康保险,但是财产保险公司只能经营短期健康保险。 因此,其运营数据可以更准确地反映短期健康保险的当前市场状况。 根据《证券日报》记者的行业数据,去年头11个月,财产保险公司健康保险承保损失为40.11亿元;财产保险公司健康保险承销损失为40.11亿元。 承保利润率为-4.50%,在财产保险公司主营业务中排名第五。 仅比信用保险,担保保险,船舶保险和工程保险好。
“近年来,保险公司一直在经营短期健康保险,这种保险具有赔钱的味道。尽管保险费迅速增长,承保仍在赔钱,而且健康保险补偿率的恶化尚未扭转。 ” 一家保险公司的精算总监说,《证券日报》记者分析说。 对于损失率过高的产品,一些保险公司采取了停销销售的方式来减少损失,这不利于消费者权益和保险业的发展。
停止销售产品将不再起作用
所谓的短期健康保险,是指保险公司向个人出售为期一年或更短的健康保险,其中不包含有保证的续签条款。
关于一年期健康保险,许多消费者将不可避免地担心廉价保险费的优势。 如果保险不能续期怎么办? 如果产品停产怎么办? 实际上,一些保险公司使用诸如“更新承诺”之类的表述来使一些消费者错误地认为该产品可以保证更新。
在这方面,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在《通知》中明确要求保险公司在短期健康保险方面不得使用“自动续保”,“承诺续保”和“终生期限”等字眼。容易与长期健康保险混淆的产品和宣传材料。 。
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近年来,随着百万医疗保险等一系列短期健康保险的普及,此类产品的创新和迭代加速,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短期健康保险。 总体情况是承保损失。 而且,一些机构预测短期健康保险的支付比率将继续恶化。
中国银监会在《通知》中指出,一些保险公司的销售行为不规范,将短期健康保险作为长期健康保险进行销售。 一旦损失率超过预期,他们将停止销售产品,从而严重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在这方面,《通知》明确规定,严禁保险公司任意停止销售保险产品,以弥补因激进经营造成的损失,损害保险消费者的利益。 同时,保险公司需要通过官方网站和即时消息公开披露特定的产品停产原因,停产时间和后续服务措施。 保险公司自愿中止销售保险产品的,应当至少在产品暂停前三十日披露有关信息。
“这将对保险公司产生限制作用。想像一下,如果一家保险公司的产品经常停售并且其经营状况令人担忧,那么消费者的接受程度会下降吗?” 保险公司精算公司负责人说。
同时,中国银行业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也提醒消费者:首先,有必要了解,短期健康保险产品的保险期限一般为1年以内,且不保证续签。 同时,对于有成本补偿的健康保险产品,无法收回已发生的医疗费用。 建议消费者在购买此类产品时注意保险条款,不建议重复购买此类产品。 其次,消费者在选择健康保险产品时,不仅要注意产品的价格,还要注意产品的长期保护功能和水平。

大量信息,准确的解释,全部在新浪财经APP中
主编:陈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