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江苏南通:优化产业布局保护长江口

人民日报江苏南通:优化产业布局保护长江口

人民日报在线 作者:丛丛王晓东博士林耀学小溪 2021-01-12

该港口位于南通长江口,是其开放性的象征,也是城市发展的引擎。

原标题:保护长江口

2021年1月11日《人民日报》第六页的屏幕截图

原标题:江苏南通继续优化产业布局,激发新的发展动力

保护长江口

“作为长江沿岸的居民,我希望立即搬出去!但是作为南通港集团15岁的雇员,我不想搬家!” 在起重机大师黄亮看来,港口搬迁不仅是搬迁的问题,还是一项工作。 问题。

对于整个城市来说,这不仅是发展定位的选择,而且是改革重新开始的考验。

该港口位于南通长江口,是其开放性的象征,也是城市发展的引擎。 造船业,化学工业和其他工业聚集在河边,确立了其强大的经济城市的地位。 但是长期以来,港口与城市之间的矛盾变得越来越明显:港口产业挤压着城市空间,小腹地限制了港口的发展,仓储场直接带来了环保问题。污染长江。

黄亮的故乡靠近河滨水泥厂和港口堆场。 有一次,机器的轰鸣震动了天空,污染物在空中漂浮。

“践行新的发展理念,保护长江口!” 面对长江沿岸众多码头和横流污水的海岸线,城市面貌“河不见河,水不贴水”,经过调查,研究和充分论证,南通决定调整沿江产业布局,优化生态生产和生活空间格局,搬迁吴山(L山,君山,尖山,黄尼山,马鞍山)和沿江地区的企业,带动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搬迁巫山及沿江地区14公里长的“金色海岸线”生态恢复和绿色恢复,是实施长江“保护而不发展”经济带的突破。

这涉及成千上万的住宅和数百家公司。 其中,经历过政府与企业,外资控股分离的港口集团,拥有1亿吨的大型港口和3000多名员工,这是一个庞大且难以移动的港口。

“它不仅可以稳定员工的职位,还可以使公司转型发展!” 南通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史曲平说:“我们将在上下游建设现代码头,使员工看到新南通港的希望,然后研究制定港口搬迁期限。安置方法使员工可以放心,解决每个人的实际困难。”

2018年8月,集装箱公司第一批300名员工搬到海门市通海港区; 2019年,超过1000名员工被转移到各个港口。 工人代表委员会一致通过了两个搬迁过渡期的安置措施。 2020年,最先进的国内散货装卸码头将在南通港的天生港区建成,该港区将迎接一批新员工。公司将实现平稳有序的转移和更高质量的发展。

同时,南通整合了城市现有的港口。 港口集团已从主城区的一个作业区发展为拥有两个江港作业区和一个通州湾海港作业区的“新南通港集团”。

新港口拥有完善的环境保护设施,更大的堆场以及更高程度的自动化和信息技术。 新升级的集装箱码头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集装箱的体积仅一年就翻了一番。 去年,吞吐量逆势增长了30%以上; 已投产的横岗沙散货码头拥有国内领先的“全封闭散货作业系统”,一条6.5公里的“空运通道”,连接了6个大跨度仓库,18个中转站和自动包装车间。码头的前部和后部,进行三维运输以防止泄漏正在进行中的通州湾将采用一种多式联运系统,即“铁路连接港口区域,内河与码头,港口与大洋相连”。在江苏创建新的海港。

大而有力地行动是现实! “在37米高的出租车中,您可以更好地欣赏长江的壮丽景色并看到广阔的前景!” 与港口集团进行“迁移和升级”的黄亮现在正在港口地区操作一台起重机,他用言语掩盖了自己的骄傲:过去,集装箱货源基本上集中在低价值的港口。添加产品,例如家用纺织品,化学制品和煤炭; 目前,新能源,新材料,电气产品和光纤通信等高科技产业的比重不断提高。

“保护长江口,释放新的发展势头。” 南通市委书记徐惠民说,以港口集团的搬迁升级为突破口,南通绘制了保护图,优化了产业布局,引导沿江200多家零散污染企业撤离。有序的方式。 释放鸟类的笼子,协调和促进新旧动能的转换以及城市的有机更新。

经过生态修复,五山和沿江地区再现了“江边山与河上五山”的美丽风光,已成为花鸟繁华的城市客厅,并成为全国第一家已建成南通森林公园。 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成为当地聚集高质量项目的“黄金标志”。 造船和海洋工程等支柱产业,智能设备等新兴产业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关键产业正在加速融合。

《人民日报》 2021年1月11日,第6版

编辑:穆青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