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去年实现价格控制目标
本报记者熊立

根据国家统计局1月11日发布的数据,到2020年全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增长2.5%,同比增长仍在“ 2范围”连续第三年。 《工作报告》提出了“ 3.5%”的目标。 到2020年全年,工业生产者的生产者价格(PPI)比上年下降1.8%;工业生产者的生产者价格(PPI)与上年相比下降了1.5%。 十二月,消费物价指数按年上升0.2%,按月上升0.7%; PPI同比下降0.4%,环比增长1.1%。
价格“前高后低”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丽娟表示,2020年12月,各地区,各部门将巩固和扩大防疫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消费者需求持续增长。 同时,受特殊天气和成本上涨的影响,CPI有所下降。 上升。
从同比来看,2020年12月的CPI从11月的0.5%下降变为0.2%的增长。 其中,食品价格从11月份的2.0%下跌变为1.2%的上涨,这使CPI上涨了约0.26个百分点。 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核心CPI同比增长0.4%,比11月份低0.1个百分点。 从环比来看,CPI从11月份的0.6%下降到0.7%的增长。 其中,食品价格从11月份的2.4%下跌变为2.8%的上涨,使CPI上涨了约0.62个百分点。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所长郭立彦认为,2020年12月CPI运行的主要特点是食品和能源价格已从逐月上涨变为上涨。环比增长,分别占CPI环比增长的85%和15%。 其中,由于极端寒冷的天气,一些地区的生产和运输受到轻微阻碍,市场供应紧张。 此外,猪肉消费旺季将至,猪肉,新鲜蔬菜,鸡蛋和其他食品的价格从下降转为按月上涨。 这正在推动CPI上涨。 主要因素:受国际原油价格上涨的影响,汽,柴油价格较上月小幅上涨,在一定程度上也支撑了CPI的回升。 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环比和同比增速与2020年11月基本持平,说明当前经济运行基本稳定,产销基本稳定,供需关系动态匹配,进一步提高了CPI操作的稳定性。
“到2020年,CPI将呈现明显的’先高后低’趋势,全年增长2.5%,保持合理的经营区间,并顺利实现年度价格控制目标。” 郭立彦分析说,新冠状肺炎爆发后,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决定和安排,有关部门已全面实施了保障重点民生商品供应和价格稳定的工作。 各地的“菜篮子”和“米袋”夯实了基础,加强了生产和供应的恢复。 诸如紧急保护,准备金调整,进口调整等措施。准确到位。 自第二季度以来,CPI一直呈稳定下降趋势。 尽管由于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的季节性,极端天气和流行病,单个商品的价格经历了短期波动,但整体持续下降的趋势仍在继续,全年的趋势符合预期。
工业产品价格持续上涨
“ 2020年12月,国内需求的稳定复苏,加上一些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上涨,带动了工业产品的价格继续上涨。” 董丽娟说。
与去年同期相比,PPI下降0.4%,降幅比2020年11月缩小1.1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0.5%,降幅缩小1.3个百分点。百分比; 生活资料价格下降了0.4%,下降速度缩小了0.4个百分点。
从环比看,PPI上升1.1%,比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 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4%,涨幅为0.7%。 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1%,与2020年11月相同。在主要行业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行业价格上涨7.9%,石油,煤炭和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上涨由于国际原油价格上涨等因素,化学原料和化学产品制造业的价格上涨了5.3%,价格上涨了2.3%。 它扩大了PPI,并影响了PPI总计增加约0.37个百分点。 随着国内市场需求的持续回升以及铁矿石和有色金属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金属相关行业的价格继续上涨。 由于年末温度低于正常年同期,供暖需求迅速增长,带动天然气生产和供应,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1.3个百分点。
郭立彦认为,由于价格上涨的影响,国内石油石化相关行业,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以及其他“三黑一彩”行业的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国际原油,铁矿石,有色金属和其他大宗工业原料。 这支持PPI同比下降的加速收窄,并回到接近零的小波动。
从全年情况来看,“随着国内主要产业加快工作和生产恢复,及时突破封锁周期,供需周期和市场周期畅通,上游原料价格逐渐停止下跌,反弹并回到合理的波动范围,从而支撑了PPI的同比下降。 继续缩小。”郭立彦说。
价格将在2021年保持适度
许多受访专家认为,到2021年,CPI将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并在合理范围内运行。 PPI的同比增长预计将从负转正,实现小幅增长。
郭立彦认为,由于基数高,负结转额大以及2021年初春节错误,CPI的同比增速可能会徘徊在较低水平,并将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全年范围。 随着商品价格波动的反弹,PPI的下降将继续收窄。 在今年上半年,有可能实现从负到正的逐年变化,并且预计全年会有小幅增长。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认为,2021年CPI将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受未来几个月基数较高的影响,CPI同比增速可能在收缩区域,但随后逐渐反弹,并且年度价格表现适中。 由于国内流行病防控形势良好,扩大内需的政策不断出台,2021年内需将逐步恢复正常水平。 全球疫苗的逐步普及以及主要经济体采取前所未有的需求支持政策将把能源和其他商品的价格中心推向一个很小的水平,而国内工业产品的价格将相应地逐步提高。
“受拉尾因素的影响,总体需求仍然疲软,2021年第一季度的CPI同比增长可能为负。随着需求的逐渐恢复,CPI的同比增长预计第二季度后将逐渐恢复正值,全年通货膨胀率预计将温和。”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认为,随着工业生产的持续加速,PPI有望继续保持上升趋势,并有望在2021年第一季度出现正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