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民航总局:今年力争运送5.9亿人,恢复流行前的90%的水平
1月12日,2021年全国民航工作会议和全国民航安全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会议为我国今年的民航工作制定了计划。
在防疫方面,会议指出,今年,处于防疫最前沿的民航将确保“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和人身防卫”到位; 完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组织体系,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完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加强航空医疗中心建设,全面提高民航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
在安全管理方面,会议指出,为进一步加强安全底线,今年民航将加强对组织和系统“双星”监管的科学标准和要素体系研究,建立法定的自查“双星”工作机制。 ; 继续完善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的双重防控机制。 继续开展“三敬”宣传教育,继续加强“三基”建设,深化队伍建设。 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履行领导责任,推动落实公司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职工责任。
在飞行规律性方面,会议指出,今年民航将完善飞行规律管理机制。 到2021年,国内客运航空公司的定期航班率将稳定在80%以上,并且该国1000万以上机场的平均定期航班率和离港航班力争达到85%的正常率。
在总运输周转量上,会议指出,今年民航将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础,把握政策及时性,挖掘市场潜力,激发市场活力,努力完成总量运输周转量106.2亿吨公里,恢复到流行前的80%以上; 旅客运输量为5.9亿人次,回到疫情前的90%。 货物和邮件运输量为753万吨,与疫情发生前基本持平。 努力减少航空公司的损失并增加利润。
在国际客运方面,会议指出,今年民航将动态调整国际客运政策,促进国际客运有序恢复。 灵活把握开放货物权政策; 促进有效提高国际航空货运能力; 促进海南第七航次的开放RCEP民航飞行员权利的实施; 完善中外航空公司的高效,规范,开放和公平的日程分配系统和系统; 夯实“一带一路”民航合作平台基础,促进中美和中欧民航合作平台转型升级。 逐步放宽香港和澳门航线的飞行政策。
关于飞行量控制,会议指出,今年民航将实施更加积极,有力,灵活,宽松的宏观调控政策,完善差异化的飞行量控制政策,实现地区间保障能力,发展之间的平衡。速度和发展需求; 建立国家航班时间监控系统,开展市场化航班时间资源配置试点改革。 为应对恶性价格竞争,民航将进一步加大价格监管力度,切实维护公平竞争的航空运输市场秩序。
在运输机场方面,会议指出,今年,民航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以弥补自身的不足,进一步推进北京“双枢纽”建设,着力建设北京大兴的“新国门”。国际机场,促进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国门重建”。 。 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到2021年底达到247个经认证的运输机场。
在行李箱RFID全过程跟踪系统的建设方面,民航将在2021年加快民航RFID全过程跟踪系统的建设,进一步扩大全过程跟踪范围。 促进过境便利化工作的标准化和标准化,提高直接行李和直航的渗透率。
在业务数据共享方面,会议指出,今年,民航将促进业务数据资源共享向集成应用的转移,促进业务数据资源共享向集成应用的转移; 促进运行数据与政府数据的互联互通,探索民航业数据资源整合应用生态系统的建设; 适度前瞻性地扩展数据资源基础架构,以构建民航智能运营的数字环境。 到2021年,在实现运营数据共享以覆盖数以千万计的所有机场的基础上,我们将努力将所有中小型机场纳入共享范围。
在空中通道建设方面,会议指出,今年“ 10 + 3”空中通道建设将加快,促进全北京通道的充分连通,进一步优化北京临时通道。华北深化点集成系统(PMS),RNP AR独立并行方法和其他可操作的新概念和新技术应用的开发,组织并进行三维轨迹(TBO)双重飞行验证,促进飞机尾迹重分类测试操作; 做好国家空中交通管理系统试运行; 积极推进低空协同管理在全区低空开放“四川模式”和“湖南模式”,通过三级联网促进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
关于“三网”的建设,会议指出,今年民航将进一步推进时间,飞行权和飞行前计划数据“三网”的建设,实现综合平台之间的直接数据交互。以及相关部门的业务系统,并具有“一个网络来处理”的担保能力。
关于航空业的发展,会议指出,今年,民航将全面推进提高航空物流综合保障能力的试点工作,加快航空物流信息化建设。 继续深化通用航空“分权,管理,服务”改革,鼓励推广“天地人”湖南通用航空发展模式。 改革适航审定政策,继续开展C919和ARJ21审查,完善ARJ21运营支持政策; 完善无人机空中交通管理规定,促进无人航空试验区建设。
在新的航空服务形式上,会议指出,今年民航将推动“主流全连接”的航空运输服务网络的建设。 在资源配置,机票销售和结算等方面。适用于短途运输的配套扶持政策支持扩大航空运输的差异化服务; 支持新的通用航空业务格式的发展,加深航空医疗救援的联合飞行员和联合验证,并支持扩展通用航空中的无人机应用; 重新启动国家简化委员会机制的工作,为冬季奥运会的航空运输保障做准备。
在民航技术创新方面,会议指出,今年,民航将加快民航技术创新示范区和民航科教产业园的建设,加快国家科技创新建设的准备。在民航关键领域的基地; 依托重大科技项目,科技项目,科技任务和创新,促进民航重点领域项目,基地,人才和资金的综合配置,构建民航科学新格局和技术创新资源配置。
关于北斗跟踪定位系统的改造,会议指出,今年民航将制定运输机队北斗跟踪定位系统的改造计划,完善北斗通用航空飞行动态信息服务平台; 探索远程维护等数字维护管理,加强航空物资和维护设施设备的本地化; 深化智能空中交通管制关键技术的研究; 完善机场领域的BIM标准体系; 探索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技术容错和纠错机制; 积极推进北斗体系,高空运行等国际标准化工作。
在改革方面,会议指出,今年民航将系统梳理各个领域的改革任务,科学制定改革计划,完善改革任务清单,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全面协调。 继续推进民航价格及相关领域改革,完善民航价格监管机制。 加强机场公共基础设施的定位,引导机场管理集团由直接经营型转变为管理型; 建立市场化航空减排机制,积极参与国际航空碳减排机制的建设。 深化“管理服务委托”改革,全面推进“证照分离”改革; 加快民航系统“智能”综合办公平台建设。
在法治方面,会议指出,今年民航将积极推动民航法的修订,加强对航空法的研究; 加快修订《事故调查条例》和《无人机飞行管理条例》。 加强对安全,应急响应,服务和发展等关键法规的修订,推进货运领域法规的审查; 促进对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的审查; 促进对《北京公约》和《北京议定书》的审查和批准,并参加国际民航组织的“解决争端规则的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