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安装新浪财经客户即可接收最全面的市场信息→[download link]
原标题:百年曲折的印尼航空梦想
[Global Times Comprehensive Report]几天前,一架印尼客机在雅加达附近的水域坠毁。 近年来,印尼发生了许多空难,这对该国的航空业造成了重大负面影响。 实际上,印度尼西亚的航空工业起步于东南亚国家之初,并具有相对完善的航空工业体系。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它在1990年代后期停滞甚至下降。
最长的路线近100年前开通
20世纪初,在荷兰殖民统治期间,荷兰东印度群岛的航空服务业开始逐步发展。 1924年10月,荷航荷兰皇家航空公司进行了首次洲际飞行。 一架飞机从阿姆斯特丹飞往巴达维亚(今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 1929年,荷航荷兰皇家航空开通了阿姆斯特丹和巴达维亚之间的定期航班。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这条航线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定期航班之一。 此外,通往荷兰东印度群岛的许多路线也已开放。 在1941年12月至1942年3月的荷属东印度群岛运动期间,荷属东印度群岛的一些客机被用来疏散平民和运输部队。 印度尼西亚独立之前的航空业完全掌握在荷兰殖民者手中。
[1945年8月17日,印度尼西亚宣布独立,然后爆发了独立战争。印度尼西亚迅速获得散布在全国各地的日本军用飞机,其中数量最多的是教练机。1946年4月6日,印度尼西亚空军成立。很快,规划建设局成立了。这是印尼航空业的真正起点。建设局在马格丹(Magdan)建了一家小工厂,主要生产基础航空材料和一些用于空军训练的滑翔机。1949年底,在联合国的压力下,荷兰终于同意承认印度尼西亚的独立。随后,印尼的航空业开始迎来巨大的发展。1953年,马格丹飞机制造厂建立了一个测试部门,负责飞机的设计和测试。1957年4月,印度尼西亚空军决策者决定将测试部门与马格丹飞机制造厂分开,主要从事军用飞机的设计,测试和后期测试。测试分支很快就完成了轻型训练飞机的设计和飞行测试,并批量生产和装备了部队。
随着航空业的发展,印尼空军在国土防空方面也取得了重大成就。 1958年,一架美国道格拉斯A-26“侵略者”攻击机被印度尼西亚击落。 美国飞机飞行员艾伦·波普(Alan Pope)是中情局间谍。 他在跳伞后被捕。 在雅加达受审期间,他承认中央情报局参与了煽动叛乱。
快速发展掩盖的隐患
1960年代,印度尼西亚政府继续增加对航空业的支持,并相继出台了各种政策以整合航空业。 1960年8月,印尼空军成立了航空工业筹备委员会,与欧洲飞机制造商进行技术转让谈判。 1965年9月,中国大屠杀在印度尼西亚发生,苏加诺总统的权力逐渐被军事集团剥夺。 苏哈托将军领导的右翼政权断绝了与社会主义国家的联系,因此印度尼西亚缺少飞机零件。 为此,新政府对航空业进行了重组,并在空军的领导下组建了飞机制造项目执行司令部,并在政府的领导下成立了独立的飞机工业国家公司。 这意味着航空业已正式成为国家工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独立为航空业获得国家资金和人才铺平了道路。 此后,印尼航空业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考虑到航空业的迅速发展迫切需要大量人才,万隆技术学院专门研究航空机械。
印尼政府已与德国和西班牙等欧洲国家合作生产多种类型的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 1974年是印度尼西亚航空工业史上重要的一年。 时任总统苏哈托(Suharto)邀请了在德国工作的航空业专家哈比比(Habibie)返回家乡,负责印度尼西亚的航空业。 今年,哈比比38岁。 早年他去西德学习飞机制造。 他获得了博士学位。 1965年在航空机械工程专业毕业。毕业后,他在西德的科研机构工作了多年。 回国后,哈比比提出了发展观,即印尼航空业应更多地关注制造业而不是基础科学研究。 在这一概念的指导下,印尼航空业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但它并不重视基础科学研究,而依赖西方国家。 根据研究结果,一旦外部世界发生变化,印尼的航空业将无法持续发展。 1985年,国有的印尼飞机工业公司进行了重组和成立,哈比比开始实施雄心勃勃的计划,以实现从支线飞机向后备箱飞机的跨越。 1980年代,由印度尼西亚飞机工业公司和西班牙航空航天制造公司联合开发的CN-235型双引擎涡轮螺旋桨支线运输机成功地飞行并将其出售给了国际市场,这表明印度尼西亚的航空工业已逐步发展。 在成功进行CN-235运输机的试飞之后,哈比比希望印度尼西亚飞机工业公司将基于这种飞机开发更大的支线客机,以满足印度尼西亚成千上万个岛屿的运输需求。 结果,N250支线客机的建造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在当时的政府研究和技术部长哈比比(Habibi)的大力支持下,N250项目获得了11亿美元的研发资金,印尼的航空业看起来充满希望。
然而,进入1990年代后,在印度尼西亚航空业的“繁荣时期”之后,各种航空事故陆续出现。 1991年10月5日,印度尼西亚空军的一架C-130运输机起飞后不久因发动机起火坠毁。 空难造成135人死亡。 1992年7月,印尼曼荼罗航空660航班坠毁进入该国。 在文道山上; 1992年10月,印尼鸽子航空5601航班在Garut坠毁。 印尼航空业的巨大危机即将来临。
频繁的空难令人担忧
1995年8月10日,N-1项目的第一架原型机PA-1进行了试飞。 N250客机最初计划在1997年中期获得印尼式合格证,但亚洲金融危机于1997年爆发。印度尼西亚是受这场危机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印尼政府因在航空业投入过多资金而引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批评。 为了拯救印尼经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承诺提供财政支持,但前提是“不对航空业进行投资”。 在这种情况下,印度尼西亚整个航空业自然无法逃脱其衰败。 一些专家认为,印尼航空业自成立以来就过于依赖军方和政府的支持。 尽管这种仅依靠国家投资,重型制造业和轻型科学研究的航空业可以迅速发展,一旦出现严重的外部因素,其停滞甚至下降是不可避免的。
进入21世纪,短短20年间,印度尼西亚的航空业经历了频繁的事故,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005年9月,印度尼西亚曼荼罗航空的一架客机坠毁; 在2007年元旦,印度尼西亚的亚当航空574航班坠毁了望加锡海峡; 2015年6月,印尼空军的一架运输机起飞后不久坠毁; 2018年2010年10月,印度尼西亚狮航坠毁189人。
一些分析人士说,作为发展中国家,印尼的试点团队在培训,管理,团队合作和专业精神方面均不及格。 不仅如此,一些印尼航空公司还使用旧飞机省钱。 这些因素可能是印尼频繁空难的重要原因。

大量信息,准确的解释,全部在新浪财经APP中
责任编辑:邓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