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肯定中国在抗击流行病以帮助经济复苏方面取得的成就,期待经济转型的前景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当地时间8日表示,由于中国在2020年采取了强有力的防疫措施,预计2020年GDP增长率将在2021年达到1.9%和7.9%。危机的影响,以支持从危机中持续的经济复苏。 中国的宏观经济和金融政策为经济复苏提供了支持,同时在结构改革方面仍取得了进展。 在这方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太部助理主任兼中国事务负责人海尔格·伯格(Helge Berger)在华盛顿接受了中央电视台记者的独家采访。 除了肯定中国的抗流行病成就有助于经济复苏外,它还对中国经济转型的前景表示了期望。
Helge Berger认为,中国政府的COVID-19应对政策以及2020年减轻疫情影响的政策在经济复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表现出色,领先于其他规模与中国类似的国家。 中国政策制定者主要取得了三点:遏制病毒,减轻流行病对经济的影响,流行病得到控制后,宏观经济政策在经济复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就是为什么他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将持续到2021年。基于去年第四季度强劲的增长速度,您将发现,尽管总体而言复苏很强劲,但它仍然严重依赖于经济增长。公众支持。 私营部门的消费没有像其他部门的GDP那样恢复。 这意味着必须避免宏观经济政策的“悬崖”,并且当条件尚未成熟时就不能撤消对增长的支持。
在谈到中国将来是否可以应对采用双周期增长模式的风险时,Helge Berger表示,他们长期以来一直支持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和更平衡模式的转变。 双周期背后的理念与这种转变是一致的,这意味着短期和长期都存在。 在短期内,避免在条件不成熟时取消对宏观经济政策的支持,并为从传统基础设施投资向明智投资,绿色投资和家庭支持的转移提供帮助。 从长远来看,可以进行一系列改革,以帮助过渡到更加均衡,高质量的增长。 流行期间中国的结构改革并未中断。 可以看到在关键领域取得了进展,特别是向国际机构开放了国内金融服务市场。 这是值得强调的好消息。 工业部门的改革相对缓慢,包括国有企业改革和调整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竞争环境中立的改革。
根据中国政府2015年至2025年发布的GDP增长数据(包括预期),2020年至2021年将出现较大的波动,但从长远来看,中国的GDP增长一直在稳步下降,这可能意味着中国正在迈向高质量增长的经济模式转型。 GDP增速的下降会进一步促进中国的经济转型吗? 关于这一点,Helge Berger说,如果只是宏观增长数据的下降,那不一定是一件坏事,只要这意味着增长正在向高质量转变,例如经济增长更多地是由经济驱动的。消费而非投资,并关注绿色发展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Helge Berger表示:“只要是高质量,包容性的增长,就应确保所有人(特别是低收入家庭)参与其中,并扩大中国在扶贫方面的成就。” “我们期望稳定增长。 同时,我们相信政策制定者将确保这是向高质量增长的过渡,并将最终使中国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