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繁的冷空气袭击是“温暖的冬天”还是“寒冷的冬天”? |冷空气|温度_新浪科技_Sina.com


原标题:冷空气的频繁袭击是“温暖的冬天”还是“寒冷的冬天”?来源:CCTV新闻客户端

最近,冷空气频繁进入,并且在我国中部和东部的大多数地区也出现了持续的低温天气。 新的冠状病毒在寒冷的天气中更活跃。 目前,今年是“冷冬”还是“暖冬”的话题引起了公众的关注。 记者采访了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宋连春等专家。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我国许多地方持续低温天气

自从冬季开始以来,确实有更多的低温天气。 以北京为例,从2020年12月1日到2021年1月6日,全市平均气温为-5.2℃,高于同期的常温(-3.2℃)降低2.0°C。 北京的20个国家级气象站的最低温度均低于-18°C,1月初同期的10个气象站的最低温度均低于历史极限,其中包括石景山,通州,顺义,昌平,下云岭和上店子。 每个台站自成立以来均低于历史极限值,怀柔站自成立以来一直与历史极限值并列。北京南郊天文台的最低温度为-19.6℃,是1966年2月以来的最低温度1966年2月22日最低温度–27.4℃

就整个国家而言,从2021年1月6日起,我国中东部地区将出现强冷空气影响,大规模强风和强凉天气将受到影响。辽宁的大连降到中雪,局部降雪。 四川盆地,贵州,湖南南部,江西中部,浙江西部等地都下了雪,宜宾,Lu州等地的局部降雪量为8-17。 贵州中南部,湖南东南部和福建中部出现冻雨。

全国气温下降明显:陕西南部,湖北东部,江南中部和东部以及华南中部和东部,温度下降4〜8℃,局部温度下降9〜10℃。 上海最低温度为-7.1℃,南京-7.8℃,合肥-10.8℃,武汉-8.5℃,杭州-6.4℃。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的统计数据,与历史同期相比,自今年冬天以来,冷空气活动的频率已经不多了。 2020年12月,从2020年12月13日至15日,有两个冷空气过程分别影响了我们的国家(全国强冷空气)以及2020年12月29日至2021年1月1日(全国性寒潮)。 这两个都是影响范围大,冷空气强度大的国家冷空气过程。

那么,为什么今年这么冷呢? 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宋连春说,最近大范围低温的最直接原因是,自2020年12月以来,西伯利亚的高温和强劲的东亚冬季风导致了热带气旋带来的强烈冷空气。强烈的西北风频繁入侵北京和华北。 在该地区,这次发生的极端低温天气过程是2020年12月28日至12月30日的冷浪天气过程造成的持续低温的结果。同时,大风天气使寒冷叠加效果明显。

是“温暖的冬天”还是“寒冷的冬天”

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宋连春:从历史上看,这个冬天持续低温的现象在历史上还不是很极端,因为冬天还没有结束。 预计温度将在1月下旬逐渐变暖并高于正常水平。 该国大部分地区在2月的温度将接近正常或更高。 因此,不能说今年冬天是近年来最冷的冬天。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宋连春介绍说,从过去几十年全国平均冬季温度的历史序列来看,我国总体上呈现出变暖的趋势,并且自1980年代以来,大多数冬季温度一直高于正常水平。 在过去的十年以及2010年,2011年和2012年的冬天,冬天的温度明显低于正常水平。 最冷的是2011年的冬天; 2017年和2018年冬季的全国平均温度基本接近正常年份的同期。 南部地区大面积温度明显低于正常温度。 在不久的将来,冷空气活动将更加频繁,某些地区的温度将降低。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的预测,我国后期将发生冷空气活动,并且某些地区的温度可能继续较低。 但是,这个冬天是“温暖的冬天”还是“寒冷的冬天”仍然不确定。

宋连春说,在全球气候的非线性系统中,“全球变暖”不像一个简单的联系问题,它可以直接对应于“暖冬”,“冷冬”或“在一定过程中变冷”。等结果。 全球变暖的总体趋势没有改变,但是这种趋势在年际范围内会出现冷暖的波动。 在全球变暖的总体趋势的背景下,两个年际尺度上的外部强迫信号是对气候的一种度量。 年际变率调制不会从根本上改变全球变暖趋势,但会影响各个年份的冬季温度波动。

文章来源丨光明日报

(何谦一主编)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