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建伟的团队登上《自然》杂志:如何实现4600公里量子通信网络? -通讯技术-cnBeta.COM

1989年,当IBM实验室实施了第一个量子密钥分配(QKD)实验时,生产线只有32厘米,并且该设备在运行时发出了噪音。 荒谬的是,只有聋哑人无法破解量子秘密通信。如今,在“墨子”量子通信实验卫星与京沪干线的串行连接下,中国已经实现了一个4,600公里的量子安全通信网络,并为150多个用户提供服务。

访问:

JD PLUS会员元旦促销:视频双重会员148元,送30元红包,不设门槛

阿里云“爆炸性特价”主题活动-云服务器低至0.55折96元/年

北京时间1月7日0:00,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在世界顶级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解释如何实现“连连看”。 这篇文章的标题是“一个超过4600公里的集成空对地量子通信网络”。

该文章认为,这项工作表明量子技术已经足够成熟,可以实用。 通过地面光纤和卫星连接更多的国家量子网络,可以实现全球量子网络。

量子通信的距离问题

量子密钥的特征在于它以光子的量子态被编码。 根据量子不可克隆定理,未知的量子态无法准确复制,一旦被测量,它将被破坏。 因此,一旦有人窃取并尝试自行读取量子密钥,就会被发现。

不被复制的缺点是不能像工程中的电信号那样被增强。 光子通过长距离光纤传输,必然会发生损耗。

加上环境噪声的影响,在当前的现实条件下,两个地面用户直接通过光纤分配量子密钥,最远的距离只能达到100公里左右。

当量子中继器技术还不成熟时,世界上第一条量子安全通信干线,即长达2000公里的“京沪干线”,沿途设有32个中继站,以进行“中继”。 ”,通过人工监视,网络隔离等手段确保中继站点中的信息安全。

当然,除了可用的技术外,科学家们还在探索一些更先进的新技术来解决距离问题。 例如,两场量子密钥分配(TF-QKD)。 在这方面,济南量子技术研究所的王向斌团队和潘建伟的团队合作,将真实环境光纤上的双场量子密钥分发距离从300公里扩展到509公里。

另一方面,高轨道卫星可以用作天基中继站。 对于长距离或洲际用户,由于自由空间中量子信号衰减的程度很低,并且退相干效应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卫星对地面QKD已成为最有吸引力的解决方案。

2017年,潘建伟的团队借助“墨子”卫星成功地将量子密钥分发给了河北兴隆地面站。 最大距离为1,200公里,平均编码速率可以达到1.1kbps(每秒1.1 kb)。

关键技术

尽管先前的实验已经证明了小规模量子城域网和关键服务的可行性,但是构建实用的大规模量子广域网仍然需要克服几个主要挑战。

地面量子通信光纤网络已经为150多个用户提供服务。 在这方面,潘建伟的团队演示了核心关键技术,例如上转换单光子探测器,密集波分复用,高效的上下传输,实时后处理和监控。 最重要的是与已知的量子攻击作斗争。

量子密钥分配设备,控制设备和经典通信设备。  SPD是指单光子探测器量子密钥分配设备,控制设备和经典通信设备。 SPD是指单光子探测器

此外,他们还将星地QKD距离从1200公里增加到2000公里,相应的覆盖角为170度,几乎覆盖了整个天空。 南山地面站的远程用户可以在“北京-上海干线”上的任何节点上执行QKD,而无需其他地面站或光纤链路。

星地量子通信网络

基于这些技术突破,形成了一个集成的卫星对地量子通信网络,该网络由包括700多个QKD链路和两个卫星对地自由空间QKD链路的大规模光纤网络组成。

该网络的平均比特率可以达到47.8.1kbps,比以前的“ Mozi”实验高40倍以上。

光纤QKD链接长2000公里,卫星对地QKD链接长2600公里。 将两者结合起来,网络中的任何用户都可以实现长达4600公里的量子安全通信。

从示意图中可以看到,卫星对地量子通信网络包括北京,济南,上海和合肥的四个光纤量子城域网(红色箭头)。 从示意图中可以看到,卫星对地量子通信网络包括北京,济南,上海和合肥的四个光纤量子城域网(红色箭头),一条“京沪干线”(橙色线)。 )和两个连接兴隆和南山的地面站。 (蓝框)卫星到地球的链接,其中干线长2000公里,两个卫星地面站相距2600公里

同时,兴隆地面站也通过光纤连接到北京量子城域网。

南山地面站的1.2米望远镜和兴隆地面站的1米望远镜南山地面站的1.2米望远镜和兴隆地面站的1米望远镜

每个量子城域网中都有三种类型的节点。 紫色圆圈是用户节点,绿色圆圈是完整的光开关,粉红色圆圈是受信任的节点。

文章介绍说,地面上的量子安全通信光纤网络已经为150多个用户提供服务。 那么,量子通信网络架构和管理如何工作? 本文以从北京到上海的安全传输为例。

如果北京的用户想要传输信息,计算机将向密钥管理系统发送密钥请求命令,并在路由器上搜索经典信息传输的经典路径。 密钥管理系统检查密钥是否足够。 如果是,它将密钥发送到计算机。 否则,它将向向量子系统服务器发送命令以生成更多密钥。 量子系统服务器将命令发送到量子控制系统,找到最佳密钥生成路径,然后发送命令以生成密钥。 密钥在量子物理层中生成并存储在量子管理系统中。 使用密钥对消息进行编码或解码后,信息可以安全地传输给上海的用户。

展望全球量子网络

本文的结论是,这项工作表明量子技术已经足够成熟,可以实用。 通过地面光纤和卫星连接更多的国家量子网络,可以实现全球量子网络。

随着量子信号操纵技术的发展,那些仍处于实验室阶段的新型QKD解决方案也将进入实际应用,例如与设备无关的QKD和双场QKD。

将与测量设备无关的QKD与经过良好校准的设备相结合,量子密钥分发系统可以在现实条件下提供足够的安全性

潘建伟的团队表示,“京沪干线”可以直接升级以适应这些新计划。

展望未来,本文认为,随着量子通信网络的扩展以形成更复杂的拓扑结构和完整的环路,我们可以探索安全的时频传输,量子引力的基本测试以及大规模干涉测量应用。 分布式量子计算和量子中继器也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实现。

访问:

最高可立即获得阿里云通用券1888元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