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日市值蒸发超过200亿元,爱尔眼科疯狂扩张存在隐患-金融新闻


单日市值蒸发超过200亿元 爱尔眼科疯狂扩张有隐患

作者:林志贤方谦纯真

武汉市抗流行病女医生艾芬与爱尔眼科之间的医疗纠纷在新年伊始就开始发酵。 在2021年A股首个交易日,爱尔眼科的股价暴跌逾9%,其市值从逾3000亿元人民币降至周一收盘时的2800点。 1亿元,单日市值蒸发超过200亿元。

埃尔说“没有直接联系”,但有很多疑问

根据阿芬(Affin)的自我报告,在2020年5月,由于视力明显下降,一名熟人将她介绍给武汉爱尔眼科医院进行治疗。 经检查后,医院副院长王勇说她的右眼患有白内障,建议她要换一个。 多焦点晶体。 随后,爱芬进行了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移除了右眼晶状体,并且植入了由爱尔眼科医院提供的右眼人工晶状体。 手术费用约2.9万元。 10月23日,她突然发现自己的右眼“被衣服遮住了”,右眼的左下角也消失了。 艾尔眼科诊断他的右眼患有视网膜脱离。 艾芬自己的眼睛状况是高度近视,外伤史和白内障的综合症。

1月2日下午,艾芬告诉CBN记者,爱尔眼科手术前未对眼底进行仔细检查,这延迟了视网膜脱离的发现和治疗。 她质疑Aier眼科植入人工晶状体以赚取更多钱的动机。

针对Affin的说法:“由于Aier的眼部手术,Aier的右眼视网膜脱离几乎是盲目的”,Aier眼科于1月4日发布了有关Affin的诊断和治疗过程的验证报告。 白内障手术没有直接关系。” 高度近视是导致视网膜脱离的高风险因素,据说没有进行眼底检查就没有手术病例。

在验证报告中,Aier眼科指出,根据“眼科”(国家卫生委员会的“十三五计划”教科书,国家高等教育教科书第9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中有关白内障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的说明,结合艾芬女士的术前检查结果的综合评估,后者没有手术禁忌症。

“艾芬女士的手术进展顺利,无并发症;白内障手术后5个月发生了视网膜脱离;术前眼轴为29.06mm,这是高度近视,并且是视网膜脱离的重要因素。爱芬的右眼视网膜脱落与白内障手术没有直接关系。” 爱尔眼科说。

爱尔眼科认为,武汉爱尔眼科医院的诊治存在问题。 首先,只有手术后第一天的复查记录; 第二个原因是术后复查时间不明确。 第三是手术后其他时间的复查。 没有注册,也没有案件记录; 第四,主治医生未按照医院规定及时报告不良事件。

在爱尔眼科公司发布的上述核查报告中,它没有直接回答手术前是否对爱芬的眼底进行了充分检查。

一位眼科医生告诉《中国商业报》记者,在进行白内障手术之前,有必要弄清楚患者的眼底是否有问题。 是否适合于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也需要权衡患者视力恢复的可能性。

“避免最重要的事情,使听众困惑,处理混乱,推卸责任。” 1月4日,在看到Aier眼科检查报告后,Affin再次告诉媒体。

“我们的验证报告写得更清楚。艾芬进行的白内障手术符合手术适应症,因此在手术前已经进行了评估。根据专家的意见,患有眼底疾病并不是白内障手术的主要禁忌症此外,阿芬手术后仅5个月就发生了视网膜脱离,并且脱离与这种白内障手术没有直接关系。” 1月4日上午,爱尔眼科董事会秘书吴世军告诉CBN记者。

另一位眼科医生告诉CBN记者,对于高度近视的患者,手术前最重要的事情是拍摄一张广角眼底照片,然后瞳孔扩大,以查看眼睛周围是否有退化区域。 如果拍摄广角眼底照片,那么爱尔眼科部门的责任就很小,否则,责任可能会相对较大。 《中国商业报》的记者从艾芬了解到,艾尔眼科没有进行检查。

一年内市值增加超过1800亿元

爱尔眼科公司是2009年首家登陆创业板的公司之一。得益于中国眼科医疗服务市场的巨大需求,爱尔眼科公司的市值从上市以来的11年间就从最初的不到100亿元人民币一路飙升在不久的将来超过3000亿元。 到2020年,市场价值将在一年内增加超过1800亿元。

在爱尔眼科的收入来源中,白内障手术是该公司收入的前三名业务。 2020年上半年,爱尔眼科实现营业收入41.64亿元,其中白内障手术业务实现收入6.25亿元,同比下降26.19%。 该公司的解释是,“这种流行病影响了白内障手术服务的发展。 ”。

2020年前三季度,爱尔眼科实现营业收入85.65亿元; 第三季度,公司收入超过44亿元人民币,比上一季度增长近一倍,净收入8.7亿元人民币,毛利率接近50%,净利润率超过23%。 ,投资回报率接近20%。

但是,近年来,推动Aier眼科业务业绩增长的因素更多是由资产负债表上的并购驱动的,而不是业务本身的增长。 2020年的流行尚未停止对Aier眼科的收购。 根据第三季度财务报告,Aier Ophthalmology在6月收购的30家医院已包含在公司7月1日的合并报表中。

并购基金的运作使爱尔眼科得以保持高增长并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扩张。 根据爱尔眼科官方网站的数据,目前全球有3家上市公司,600多家眼科医院和中心,中国大陆的门诊患者每年超过1000万。

并购基金模式运作的主要思想是公司,金融投资者和战略投资者共同在机构外设立并购基金,并通过并购基金的收购和对医院的投资在机构外进行扩张; 当并购基金下的医院业务成熟时,可以使用现金通过交易,发行股票购买资产向上市公司注入资金,合并医院资产可以大大提高上市公司的收入和业绩增长。

“风险投资模式”下的杠杆效应

该模型被更多地解释为“风险投资模型”,而Aier眼科学也将该模型更改视为“第二创业”。

根据公开数据,自2014年以来,前海东方,湖南中宇,南京安兴,梁氏交通银行,梁氏长印,梁氏长兴,梁氏晨星等7家公司参与了爱尔眼科的成立。收购医院资产达72亿元,爱尔眼科并购基金预计投资额为12.68亿元,这意味着爱尔眼科动用了12.68亿元来杠杆化72亿元。 人民币杠杆。

从2018年1月爱尔眼科的非公开募集资金17.2亿元来看,认购方包括爱尔眼科的实际控制人陈邦,高house资本,新城基金等。非公开发行的用途包括收购9家眼科医院。 本次交易,这9家医院100%股权的总价为8.235亿元,整体收益率约为120.78%。

有人认为,并购基金在扩大集资能力方面发挥了作用,并可能成为爱尔眼科等医疗服务公司快速发展的助推器。 这主要是由于眼科医院对医疗设备的高度依赖以及可重复性强。 该轨道非常适合采集和扩展。 另一种观点认为,并购基金作为一种外部融资工具,有其自身的隐患,例如在并购项目发生事故时是否提供“掩护安排”。

“总的来说,由资本运营支持的增长是不可持续的。” 一位医院业内人士告诉《中国商业报》记者。

法国OrizéFund Group董事总经理兼亚太区总​​裁陈永兰对《中国商业报》记者说:“中国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很大,向私人医院的资本扩张也很正常。 关键是从业者对自己的约束。 不论监管机构对从业人员的约束是否到位,资本都应发挥积极作用,并依靠技术的力量来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而又不会破坏行业本身的法律。”

陈永兰强调,医疗领域的投资具有自己的特点,投资周期比其他行业更长,对技术专长的要求也更高。 以眼科手术为例,它主要分为“前眼”和“后眼”手术。 “后眼”手术的技术门槛更高,相应的医生的人力资源和高科技医疗设备也更加技术化。

2020年,由中国投资公司,法国银行和Orizé基金共同发起的中法合作基金向荷兰眼科研究中心DORC投资了8000万欧元,该中心是全球三大玻璃体切割设备的供应商。 陈永兰告诉《中国商业报》,中国眼底治疗市场的规模有望达到数亿。 陈永兰说:“这是基于人口老龄化和糖尿病患者潜在需求的增加。中国是潜在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潜在的视网膜病变患者总数约为1亿。” 。

大量信息,准确的解释,全部在新浪财经APP中

责任编辑:李彤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