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伦敦1月2日电标题:英欧关系新关系下英国金融业面临挑战
新华社记者杨海罗孙晓玲
经过艰难的谈判,英国和欧盟终于就未来贸易安排达成协议。 根据《英欧协定》,双方将继续在商品贸易中享受零关税和零配额,避免大规模的贸易成本增加。 对于受到新的王冠流行影响的英国和欧洲经济体而言,这无疑是个好消息。
但是,在宣布与欧盟达成协议后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英国首相约翰逊(Johnson)表示,该协议中的金融服务条约“可能不是所希望的。 对于英国的支柱产业之一的金融服务业而言,它面临着欧盟贸易的主要障碍。 未来如何在“脱欧”的影响下站稳脚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根据英国与欧洲之间的新贸易关系,原本由英国金融机构享有的欧盟“金融护照”已经到期。 所谓的“金融通行证”是指在英国定居的金融机构,由于英国最初是欧盟成员国,因此可以在其他欧盟国家中经营。
目前,英国和欧盟之间的金融服务贸易适用“对等”原则,即在授予准入资格之前,有必要认识到另一方的监管环境和其他条件“等同于自己”。 。
与“金融护照”相比,“互惠”原则提供的市场准入并不相同。 首先,“互惠”原则的适用范围是有限的,并且不包括诸如存款和放贷之类的基本银行服务。 第二,不同金融服务业的“对等”机制存在差异。 到目前为止,欧盟仅批准了英国两种金融服务的临时“等同”使用权。 第三,“相互”访问不稳定。 从理论上讲,欧盟可以提前30天通知英国,撤回“互惠”裁决。
为了确保金融部门的稳定运作,目前一些欧盟国家/地区授予英国金融服务行业的临时准入权限。 在随附的联合王国和欧盟之间的协议声明中,两党保证进一步谈判金融服务事宜,讨论金融服务行业的市场准入规则,并有望就欧盟的结构性监管达成谅解备忘录。三月份的金融服务。
贝克·麦坚时国际律师事务所金融服务部合伙人马克·辛普森(Mark Simpson)认为,鉴于欧盟尚未完成“同等”评估,因此不太可能在三个月内取得实质性成果。 他对英国未来的监管框架及其与欧盟体系的可能差异表示关注。
英国金融城市协会首席执行官米莱斯·塞利克(Millais Selick)表示,目前双方之间的协议值得欢迎,而且在未来几年中,双方都需要继续发展服务贸易关系。
分析人士指出,如果欧盟对“互惠”原则采取强硬态度,伦敦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之一的吸引力将会减弱。 但是,一些分析家认为,英国金融业正在寻找快速增长的新业务线,例如外汇和衍生品,以增强伦敦的全球竞争力。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