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将于今年春天发射空间站的核心模块,空间站将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中国新闻网

根据中国载人航天项目首席设计师周建平的说法,我国将于今年春天(2021年)在海南文昌发射带有长征5B姚2火箭的空间站核心模块。 目前,核心模块已基本完成了所有测试工作,已选择了宇航员,并且正在进行任务训练。

  我国将于今年春天发射空间站的核心模块

根据中国载人航天项目首席设计师周建平的说法,空间站的核心模块将于今年春季首次发射,然后发射天州2号载人航天器和神舟12号载人航天器以完成交会和对接和核对在轨关键技术。

中国载人航天项目首席设计师周建平:我们将建设中国第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长期轨道载人航天站,并对它进行大规模的空间科学研究。 我们坚信,这是科学探索的前沿。该领域在我们的航天技术发展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根据任务计划,空间站的建设分两个阶段进行。 此前,长征5B的首次飞行已成功完成,将连续完成11次发射,包括核心舱和2个实验舱,4艘货船和4艘货船。 人飞船。 其中,在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安排了包括启动核心模块在内的6个任务。 据了解,空间站的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将全面验证空间站的新技术,例如再生生命支持技术和机械臂技术,宇航员还将开展多种空间出口活动。

中国载人航天项目首席设计师周建平:这些任务都很重要。 这包括许多方面,包括生产,开发,测试,发射,恢复和在轨管理,在轨控制以及大量科学研究活动。 因此,我们将在多个方面进行斗争。 我们可能当时有两个发射场和三个火箭模型。 因此,确保成功,确保质量,确保安全和确保可靠性将非常繁忙。

1992年,党中央为实施载人航天项目制定了“三步走”发展战略:

第一步是发射载人航天器,建立初步的支持实验载人航天器项目,并进行空间应用实验;

第二步是在宇航员车载活动技术,航天器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等方面取得突破,解决一定规模的短期载人航天应用问题。

第三步是建立一个空间站,以解决大规模长期载人航天应用的问题。

在“十三五”期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先后发射了长征7号运载火箭,天宫2号太空实验室,神舟11号载人航天器和天州1号载货航天器,验证了货物的运输和运输。推进剂。 空间站建设和运行的关键技术,如增加在轨空间和宇航员的中期居住,为“第三步”空间站的发展和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的空间站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在“十三五”期间,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在航天实验室飞行任务和空间站开发建设方面取得了显着进展,取得了重要成果。 力争在2022年左右完成在轨建设计划,并为随后实现空间站长期稳定的在轨运行做准备。

2020年5月5日18:00,为我国载人空间站项目研制的长征5B运载火箭在文昌空间被点燃,该火箭装有新一代载人航天飞行器试验船和柔性充气货返舱试验模块在我国航空的发射场,首次飞行任务取得了圆满成功,为我国空间站的轨道建设任务奠定了重要基础。 在发射之前,对空间站核心模块的初始样品产品与运载火箭系统,发射场系统和宇航员系统进行了联合培训,并充分评估了空间站系统的正确性。

第五航空航天科学技术学院集团和空间站系统首席设计师杨宏:现在,我们正在密集地进行各种地面实验,以确保我们可以有效地识别风险,控制产品质量并有效地控制在地面开发阶段可以消除风险。

按照计划,我国空间站将相继发射天河核心模块,文天实验模块和孟天实验模块,并进行空间站基本构型的在轨组装和建设。 同时,它计划发射4架神舟载人飞船和4台天州载货飞船,宇航员轮换和货物补充。

中国载人航天项目首席设计师周建平:这是我们首次基于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原则建造如此大型的空间站。 核心模块进入轨道后,我们将相继发射载货航天器和载人航天器。 我们将进一步验证我们空间站的关键技术,包括宇航员的技术,以进一步验证宇航员的出口活动。

自2017年3月以来,宇航员培训已完全转移到空间站的任务准备中。 目前,已选定在空间站建设阶段执行四次任务的宇航员。 任务期限为3到6个月。 机组人员参加了近百项工程开发和测试活动,包括人员配备和人员配备。 ,人船站-地面联合测试,针对舱外活动的水下验证测试以及功效评估等测试。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宇航员系统首席设计师黄伟芬:我们已经考虑了宇航员的飞行经验,现状,年龄和心理适应性以及后续发展。 考虑到这些因素,我们协调了4名机组人员,每人由3人组成,执行任务的宇航员担任指挥官。

2020年10月1日,第三批18名后备宇航员将加入宇航员团队,其中包括7名太空飞行员,7名太空飞行工程师和4名负载专家。 他们将在空间站的运作阶段参加各种任务。 目前,我国空间站核心客舱的开发进展顺利,正在为空间站的科学实验设施和运行阶段的应用任务示范开发空间应用系统。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郝春:与此同时,我们仍在组织载人登月探索计划,深化示威和应对关键技术。 我相信,在全体宇航员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人民必将在太空探索中更加稳步,更远地前进。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