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在12月24日发表文章称,中国正在努力追求“芯片独立性”。 中国希望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玩具和太阳能电池板等芯片领域的跨越式发展。全文摘录如下:在认识到中国真正的金矿所在地之前,刘凤峰在一家世界知名的技术公司工作了十多年。
访问:
阿里云“爆炸性特价”主题活动-云服务器低至0.55折96元/年
计算机芯片是在中国工厂大量生产的所有电子产品的“大脑”和“灵魂”。 但是这些芯片主要是由海外公司设计和生产的。 中国正在为有助于改变这种状况的人们投入大量资金。
结果,今年40岁的刘凤峰去年辞去了富士康的工作。 他在高端芯片和粘合剂领域找到了一个利基领域,并迅速筹集了500万美元。 如今,他的创业公司拥有36名员工,其中大多数在深圳工作。 该公司计划明年开始批量生产。
刘凤峰说:“过去,您可能不得不请爷爷奶奶到各处要钱。 现在,经过几次交谈,每个人都希望该项目能尽快启动。”
中国正在动员发展芯片技术。 在中国的每一个角落,投资者和企业家都在为减少对关键技术的外部依赖的呼吁而急切地提高半导体能力。 他们的努力开始取得成果。 中国公司正在扩大生产能力,以满足各种国内需求,尤其是在智能家电,电动汽车和其他产品领域。 这些产品对芯片的要求不如超级计算机和高端智能手机高。
中国今年对芯片采取了新的减税措施,其中包括免征企业所得税和原材料进口关税的十年。 许多基金已经投资了芯片领域的初创公司和上市公司,包括中芯国际(SMIC),该公司已于今年7月在上海上市。
中国希望在一定程度上像玩具和太阳能电池板一样,在芯片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
美国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的分析师估计,去年中国品牌购买了1030亿美元的半导体产品,其中17%来自国内供应商。 分析人士预测,到2025年,本地化比例将上升到40%,但仍远低于政府设定的70%的目标。
但是,进步是显而易见的。 两家公司,长江存储和长兴存储,有望将中国推向存储芯片领域。 同时,本地逻辑芯片制造商正在扩大生产能力,主要是为了满足本地客户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