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1年的临近,美国邮政总局宣布即将面世的新年邮票之一将是中国女性科学家吴建雄。
在2020年3月美国《时代》杂志发布的本世纪杰出女性榜单中,吴建雄被评为1945年年度女性。
在中国南京的东南大学,有吴建雄学院和以她命名的吴建雄纪念堂。 在台湾,有吴建雄基金会以她的名字命名。
吴建雄,什么样的科学成就和非凡的生活使她受到台湾海峡两岸的拥抱和美国的尊重?
学霸
1912年5月31日,吴建雄出生在江苏太仓的一个书香世家。
1934年,她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物理系。 这所大学现在是南京东南大学的前身。 大学毕业后,吴建雄首先被国立浙江大学物理系聘为助理教授,然后进入中央研究院从事研究工作。
1936年,她去美国学习,就读于伯克利的加利福尼亚大学,并于1940年获得博士学位。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伟大物理学家包括R. Oppenheimer(R. Oppenheimer),他后来主持了美国原子弹项目,并被称为“美国原子弹之父”,以及其他获得诺贝尔奖的人发明回旋加速器劳伦斯(E. Lawrence)。
尽管吴建雄是在劳伦斯大学学习的,但他还是跟随意大利物理学家E. Segre进行了实验。 塞格雷于1959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也是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吴建雄认识了他的生活伴侣袁家流。 袁家流是清末重要官员袁世凯的孙子。 他们两人于1942年结婚。在婚礼上,钱学森(他们后来在中国被称为“导弹之父”和“航空航天之父”)曾为他们拍照。
曼哈顿项目
1944年,她在哥伦比亚大学工作期间,参加了在美国开发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主要研究铀核裂变,帮助解决了核反应堆的链式反应不可持续的问题。
“曼哈顿计划”是美国政府在1942年至45年之间进行的一项研究计划。该计划收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并于1945年成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枚原子弹。
正因为如此,吴建雄经常被中国媒体誉为“原子弹之母”,形容她的传说“戴旗袍做原子弹”。
她确实在1945年获得了美国政府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研究贡献奖。
在报道她对原子弹发展的贡献时,美国和英国媒体经常提到一个事实,即她的贡献被遗忘,她作为女性受到的不公平待遇。
物理研究
英国广播公司在《被科学遗忘的女人》报告中写道:“吴建雄是20世纪最重要的物理学家之一。作为曼哈顿计划的一部分,她参加了原子弹的研制。然而,鲜有人知道今天关于她的名字。”
1950年代,两位理论物理学家李正道和杨振宁请吴建雄帮助推翻物理学中所谓的“均等守恒定律”。 吴建雄的实验终于成功证明了这一点。
这个物理上的里程碑使杨振宁和李正道获得了1957年的诺贝尔奖,但吴建雄尽管发挥了关键作用,却被排除在获奖者之外。
2020年,当美国《时代》(Time)选择“世纪女性”并将其选为1945年“年度女性”时,它写道:“当人们被问及曼哈顿计划及其制造的武器时,很少有人想到是吴建雄的名字。但是没有这个物理学家,这个项目可能会失败,甚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可能会推迟到1946年以后。”
1958年,吴健雄终于晋升为哥伦比亚大学的全职教授,并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的成员,中研院台湾的一员。
同年,她成为普林斯顿大学成立以来本世纪首位获得荣誉博士学位的女性。
台湾海峡
吴建雄的物理学造have使她受到海峡两岸政府的高度评价。
1973年中美关系解冻后,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第二年,已经离开中国37年的吴建雄回到故乡和亲戚,并会见了当时的中国国务院总理恩来
1990年,中国紫金山天文台将1965年发现的2752号小行星命名为“吴建雄之星”,以表达对这位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的尊重。
吴建雄和她的丈夫早在1950年代就已经是台湾中央研究院的院士。 作为核物理学专家,国民党领导人蒋介石曾就吴建雄的问题咨询过台湾是否应该研制核弹。
吴建雄在1970年代与中国大陆的接触在台湾引起了负面评论。 为了避免是非,吴建雄和她的丈夫多年没有来台湾。
吴建雄于1997年2月16日在纽约因病去世,享年85岁。按照她的意愿,吴建雄的骨灰被放置在中国江苏省太仓市六合镇。
吴建雄纪念堂在母校前中央大学和现在的东南大学校园内建立。
在台湾,四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正道,丁兆忠和李元哲为纪念“ 20世纪最伟大的中国女物理学家”而于1995年发起并创立了吴建雄学术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