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习近平对清华大学的访问,揭示了高等教育的哪些信号?
资料来源:研究组
4月19日,清华大学正值建校11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访问了清华大学。 在此期间,习近平先后视察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影像与智能技术实验室,重点教学和科研成果展示以及西部体育馆,参加了师生代表座谈会并进行了实地考察。重要演讲。
回到母校,习近平谈到了哪些问题? 透露了什么想法? 该小组带大家一起学习。

一
五年前,习近平在给清华大学成立105周年的贺信中称清华大学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旗帜”。 习近平这次强调,“清华大学的发展史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生动缩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的高等教育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不平凡历程。 特别是自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的高等教育创造了举世闻名的发展成就。 今天,随着中国踏上全面建设现代社会主义国家的新征程,高等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习近平曾说:“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人才越多,能力越强,能力越强,知识就越强,人才就是未来。”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速度仍然不符合党和国家的要求。
习近平正是从这个高度提出了对中国高等教育的要求。 习近平在清华大学视察时指出:“党的发展和国家对高等教育,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迫。” “科学研究和创新的成就与国家发展的需求密切相关。 “考虑该国的需求,对该国的需求焦虑,并响应该国的需求。

二
这次在清华大学,习近平的考察行程涉及了几个关键词,例如审美教育,创新和体育。 这些是习近平一直十分关注的问题。
习近平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全面开设体育课,帮助学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性格和脾气他们的意志。 要全面加强和改善学校的审美教育,坚持对有审美观念的人进行教育和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
值得注意的是,习近平访问清华大学时,强调了审美教育和体育的实用价值,并从民族社会发展的高度提出了要求:“发挥美术在服务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并整合更多的美术元素;在城乡规划建设中运用艺术元素,“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艺术生活的需求”。 习近平在西部体育馆向学生们提出“坚持道德,智力,体育,艺术和劳动的全面发展,努力成为国家建设的支柱”。
习近平视察成像和智能技术实验室时,再次强调了他对基础研究的重视。 因为重大的原创性创新通常发源于深厚的基础研究,并且产生于跨学科领域。 在这方面,大学具有天然的优势。
近年来,中国的发展暴露了许多尚未掌握的“瓶颈”技术,而核心技术却受到其他方面的限制。 归根结底,基础研究薄弱,原始成果很少。 近年来,全国已经开始重视这一问题,中央政府也提出了许多鼓励创新的政策。 如何执行呢? 该大学对习近平寄予厚望。

三
几年前,互联网上流传着一个“钱学森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不能培养出杰出的人才?” 有人借此机会质疑整个中文教育体系和教育体系。 习近平在这次清华之行中给出了一个明确的答案:“汉语教育可以训练大师。我们必须有这种信心,开阔眼界,折衷主义,并做好汉语教育。”
教育具有普遍性和规律性,以及特殊性和及时性。 中国的历史,文化和国情决定了中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稳步经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学校。 这体现在习近平的要求上:“建设一流大学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充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 。”
习近平的自信由此而来。
很快,这将是“ 5月4日”青年节。 习近平在清华之行向年轻人提出了四个要求,他还热烈地劝告他们:爱国主义和对人民的热爱,节制道德品格,勇于创新,努力工作。 他说,当代中国青年是朝着同一个方向,与新时代一起进步的一代。 他们出生在一个繁荣的时代,肩负着沉重的责任。 他向广大青年人寄予希望:肩负历史使命,增强前进的信心,树立远大抱负,扬长避短,成为人才,肩负重大责任,努力成为时代的新来者可以成为振兴民族的重要任务。
鼓励新时代的奋斗者!
文/钟琦,九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