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纲博ao论坛讨论碳中和的金融支持,并发布重磅炸弹信号-财经新闻


易纲博ao论坛谈论碳中和的金融支持,发出了沉重的信号

资料来源:河南日报

  [Dahe Daily·Dahe Finance Cube](记者裴荣,荣文,朱哲摄)4月20日,在博ao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的“为碳中和圆桌会议提供金融支持”上,中央银行行长易纲发表了录像带形式的演讲,并讨论了如何更好地调动资金用于支持低碳转型以及如何处理原因。 他从三个方面分享了对碳中和的金融支持的想法:气候变化带来的金融风险以及加强国际协调与合作,并透露了一系列沉重的信息。

  要点1:逐步建立绿色金融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

在筹集资金支持低碳转型方面,易纲表示,中国人民银行与有关部门合作,不断完善绿色金融的顶层设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推广。资金流向绿色产业和领域。

一是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 中国人民银行在2015年和2018年制定了绿色债券和绿色信贷标准。由绿色债券支持的项目清单即将修订,与化石能源有关的内容将被删除。

二是加强信息报告和信息披露,目前金融机构需要披露银行间市场发行的绿色金融债券,报告绿色信贷的使用和方向,中央银行今后将继续这样做。逐步建立绿色金融强制性信息披露系统,涵盖各种金融机构和理财产品,并统一披露标准。

三是建立激励机制。 中央银行已将绿色债券和绿色信贷纳入中央银行贷款便利的合格抵押品范围。将创建支持减少碳排放的工具,并鼓励金融机构为减少碳排放提供更多资金。中央银行还将通过商业银行评级,存款保险费率和宏观审慎评估等渠道,增加对绿色金融和碳减排的支持,并促进跨境绿色资本流动。

易刚说中央银行将尽快制定通用的绿色金融分类标准,目前正与欧盟合作促进绿色分类标准的国际融合,并力争在今年内引入一套通用分类标准,供国际投资者参考,促进国际绿色基金的协调发展。

另一方面,中央银行将继续扩大金融业的开放,以便利国际投资者参与中国绿色金融市场,在充分执行主权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外资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扩大资本市场的双向开放,增强中国绿色金融市场对国际投资者的吸引力。 。

  第二点:正在探索建立国家碳核算体系

针对气候变化带来的金融风险,易刚表示,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和亚洲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 目前,中国宣布的从碳峰值到碳中和的时间比欧美发达地区要短得多,碳中性曲线的斜率也更陡。 因此,中国必须作出更大的努力,提前加以处理并敦促它。 金融机构将尽快转型。

在中央银行一级,中央银行将迅速评估气候变化对金融稳定和货币政策的影响。正在研究金融机构压力测试中气候变化因素的系统考虑,将继续增加绿色债券在外汇储备中的分配,控制对高碳资产的投资,并将气候变化因素纳入风险管理框架。

在金融机构层面,中央银行将鼓励金融机构尽快准备并积极应对气候挑战。 目前,已指示试点金融机构测量项目的碳排放并评估项目的气候和环境风险。正在探索建立国家碳核算体系,已按季度评估了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状况。 同时,它正在研究一种金融机构在发展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方面的绩效评估系统。

“当然,我们绿色金融的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些资产的价格不能完全反映环境的负面外部性。一方面,一些公司的环境信息尚未得到有效披露;另一方面,一些公司的环境信息还没有得到有效披露。另一方面,许多行业尚未纳入碳定价,我们将要求金融机构有序,渐进的绿色转型,在改造过程中,安全第一,节能优先,在充分考虑设计使用寿命和现有基础设施折旧的前提下,加快绿色改造。 易刚说。

  要点3:亚洲经济体对绿色转型的需求广泛,合作潜力巨大

在加强国际协调与合作方面,易纲表示,亚洲地区在绿色转型方面已达成广泛共识,主要经济体已采取积极行动。 韩国政府去年启动了绿色新政。 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新加坡等国家均提出了减排目标。 日本已经发布了绿色债券指导方针,区域合作也在有序推进。 亚洲经济体对绿色转型有着广泛的需求,并且有巨大的合作潜力。 加强国际合作将有助于促进亚洲绿色金融的发展。

“今年,在二十国集团主席国意大利的积极推动下,二十国集团可持续金融研究小组重新启动并升格为工作小组。从中国人民银行的角度来看,我认为需要完成两个重要任务待续。” 易纲说。

  一是继续贯彻绿色投资原则。在2018年底,中央银行提出了“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鼓励金融机构在参与“一带一路”过程中充分了解ESG风险(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建设,抓好环境信息公开,使用绿色金融工具。 目前,已有39家中外金融机构加入了设立协议。 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鼓励金融机构深化“一带一路”投资程序的实施,评估环境和气候风险,加强信息披露。

  二是通过多种途径加强绿色发展能力建设。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强绿色金融能力建设,增强自身支持绿色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它还支持多边发展机构利用其专门知识为有需要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与绿色金融有关的能力建设。

大量信息,准确的解释,全部在新浪财经APP中进行

责任编辑:薛永伟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