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京津冀共享发展成果北京22家市级医院与天津,河北开展医疗合作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奋斗一百年,踏上新的旅程丨京津冀共享发展成果。 北京22家市级医院与天津,河北开展医疗合作
自从国家战略推动京津冀协调发展以来的七年里,京津冀三个地区互为补充,错位发展,相辅相成。 他们继续加强在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和产业协调等方面的合作,以及一些重点项目。这些项目已陆续完成并投入使用,协调发展正在进入快车道。
自2014年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以来,河北燕达医院位于河北廊坊市燕郊,是京冀首个医院改制医疗合作项目。也是首家实现医改的医院实时医疗保险结算,用于异地医疗。 前不久,由29人组成的北京朝阳医院第三次深化合作小组迁至河北延达医院。

北京朝阳医院驻河北燕达医院医疗主任杨新春:这次,我们的朝阳医院选择了呼吸,心脏病,泌尿科,整形外科和胃肠病学等十个学科。 团队成员每周至少在这里工作四天,主要是为了提高医疗技术实力,人才培训以及整体医学教育和研究服务。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公共服务业的共同建设和共同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首都优越资源的注入,不仅促进了河北,天津在医疗,教育等领域的飞速发展,也为人民生活带来了便利。

左先生,河北燕郊居民:我们过去经常去北京看医生,这很不方便。 现在我们来看看延达医院。 专家也来自北京朝阳医院,可以节省时间和精力。

河北烟达医院院长李海玲:在合作期间,我们还获得了北京医疗维修卡的直接结算。 到2020年,据统计,全年共有300,000多名来北京就医的患者得到了救助。

目前,北京有22家市级医院与天津,河北开展医疗合作。 在北京,天津和河北的485家医疗机构中相互认可了43种临床测试结果,在三个省市共享的176家医疗机构中试用了21种医学成像检查数据。
北京许多地区已先后与天津武清,河北廊坊等地建立了教育联盟。 三地选择一些学校共同办学,共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公共资源的共享为发展提供了动力,协调的环境治理为北京,天津和河北的一体化发展恢复了生态背景。
3月的北春还没有到,但在天津市的津南区,已经逐渐完成了736平方公里的绿色生态屏障,这不仅给城市增添了“绿肺”功能,而且还描绘了“外出时见。” 一幅美丽的图画,“景色优美,走进森林”。

736平方公里的双城绿色屏障,加上周围的875平方公里的湿地保护区和153公里的海岸线,使天津北部与北京通州生态公园和湿地公园相对应,南部与是河北雄安新区生态公园和湿地公园的一部分。 连环相连,并有机融入京津冀生态网络,这种覆盖山,水,森林,田野,湖泊和草丛的生态屏障有效地构筑了首都的“生态护城河”。

天津市计划资源局局长陈勇:在京津冀协调发展的背景下,借助两市之间的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和环渤海蓝湾生态管理,包括进一步改善湿地保护,我们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添加绿色添加,并控制污染减去。 自2017年以来,天津已管理了2.2万家“零星和污染”企业,并取消和禁止了132个工业园区。 一批高耗能企业也在积极提升污染控制和减排水平。

新天港钢铁集团执行总裁永海:两年来,我们加大环境保护管理力度,开展了28个环保项目,总体环保减排达到54%。

在生态治理有序发展的同时,北京,天津和河北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也在不断完善。 近年来,随着京张高铁的通车,京哈高铁已完全整合,京唐城际铁路次中段的建设已经开始,首都周围的“一小时交通圈”逐渐扩大。 到今年年底,金石高速公路将按计划全面通车。 连接雄安新区和天津港的高速公路也将为两地的快速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京津冀合作办公室副主任李文宏:让京津冀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是京津冀协调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目标。 当前,交通更加高效便捷,生态环境更加优美美好,公共服务质量更高。 这三个方面的进步为北京,天津,河北人民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收获和幸福感,为进一步促进行业协调布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Edit: Jiang Yuw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