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财政收入恢复增长保证关键支出
财政部3月18日发布的财政收支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全国收入支出快速增长,分别达到18.7%和10.5%。 财政收入为何能实现快速增长? 它以什么方式反映了经济运行的特征? 能有效保证今年的财政支出吗? 关于相关问题,《经济日报》记者采访了专家学者。
主体税大幅增加
统计数据显示,1-2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1805亿元,恢复性增长。 主要原因是去年同期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收入基数低。 与2019年同期相比,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了7%。
“今年初的财政收支运行平稳,反映了经济复苏的增长对财政收支的支持,积极实施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得到了充分利用。” 中国财政科学院研究员白景明说。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包括税收收入和非税收收入。 从一月到二月,国家税收去年同期同比增长18.9%,其中,国内增值税同比增长19.9%,主要是由于行业,服务业增加值的增长,以及工业产品工厂价格由接送等推动。企业所得税增加13.2%,主要是由于企业利润稳定的成长。 “税收的快速增长反映了整个市场的活力增强,企业活跃的贸易活动以及经济活力的增强,这推动了增值税的发展,公司所得税来自许多其他类型税收的收入已大大增加。 “北京国会计该学院财税政策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李旭宏说。
展望全年情况,白景明认为,财政收支将保持收支平衡。 主要原因是经济仍在复苏中,需要进一步巩固财政收入增长的基础。 同时,今年减税费用削减一直保持相对强劲,支出增长相对僵化。
保障基层“三包”支出
1- 2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5733亿元,同比增长10.5%;其中教育支出5749亿元,同比增长16.2%; 社会保障和就业机会支出6784亿元,同比增长10.5%; 医疗卫生支出3074亿元,在去年同期增长22.7%的基础上,今年继续增长13.2%。
“今年头两个月,支出强度保持了一定程度,反映出我国的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支出增加集中在教育,就业,医疗保健和社会保障和其他领域,反映了人们对民生的关注和对基层的倾斜。 李旭宏说。
此外,中央政府的支出同比下降了10.2%,在扣除去年同期铁路运输支出的不可比因素之后,下降了5.5%,反映了政府对工作日紧张的要求。
当收支矛盾普遍突出时,如何保障基层“三包”支出(保障基本民生,保障工资,保障经营)? 财政部表示,中央政府始终把基层“三保”作为预算安排的重中之重。 2021年,当实际新的财政资源受到限制时,通过降低当前水平和调整结构,从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中,不包括特别转移支付,将增加7.8%。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建立规范化的直接财政资金直接机制,扩大范围,将2.8万亿元中央财政资金纳入直接机制,规模要大得多。比去年。 “直接财政资金机制是我国在流行病预防和控制中探索的一种创新的宏观调控方法。其目的是确保中央财政资金“转为终结”,有效地防止了中央政府资金的分散和拦截。资金,确保资金能够在基层得到正确实施。直接造福企业和人民。” 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马海涛说。
特别项目键跟上项目
今年,我国的赤字率计划为3.2%左右,低于去年。 将不再有抗流行病特价商品。国债; 新增专项债券安排3.65万亿元,比上年减少1000亿元。 已经发行的特别债券规模较大,政策效应将在今年继续释放。
1月至2月,全国累积发行地方政府债券4181亿元,全部为再融资债券。 3月初,财政部提前发行了新的专项债券定额17.70亿元,并要求地方政府尽快将专项债券定额用于具体项目。 “特殊债券是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工具。今年,通过优化债券资金的利用,我们将优先考虑在建工程,合理扩大使用范围,特殊纽带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李旭宏说。
“通过不断努力使地方政府标准化债务管理1.建立了预防和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制度体系。 法律上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上是可控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已初见成效。下一步,地方政府法规应进一步完善借筹集资金机制,努力化解隐性债务风险。 “马海涛说。
(来源:《经济日报》)
(负责人:DF546)
郑重声明:Oriental Fortune.com发布此信息的目的是传播更多信息,而与该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