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党史和革命精神的线上线下研究传递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 最近,在福建,广东和西藏进行了党史教育,以共同回顾红色历史,培养家庭和乡村情感,并继承革命。
高考的第一课让革命之火一代代相传
九十五年前,福建省第一党支部诞生于厦门大学南营大厦。 这是福建省第一个中共组织。 在罗养才等领导下,在厦门,龙岩,漳州和泉州共建立了28个党支部,招募了230多名党员。 1927年4月,年仅22岁的洛阳被捕。 6月,洛阳宣告成立。 尽管罗养才死了,但罗养才的革命精神却被传承了下来。

从2019年开始,厦门大学启动了由学生党支部书记培养的“人才计划”,并开设了“人才课”,该课程选自学校党支部书记,委员会成员和学生党员。 33所大学。 “学生们,系统地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参加特殊的研讨会,研究项目和志愿服务。目前,厦门大学已经建立了719个党支部,拥有12,000多名党员。

厦门大学首届“杨菜班”班长王长庆:学习党的历史,理解思想,做实际的事情以及开始新游戏对我们年轻的党员来说非常重要。 学生党成员是同学中的先锋。 通过我们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我们可以利用我们的各种素质和能力。 此次促销将带来更多的同学(之后)。
党史教育深入基层,帮助民生微观实践建设

珠海市香洲区在拱北街道,志愿者团体几乎每天都会到81岁的孤独老人丁百祥的家中,帮助他检查身体,照顾家务并做他能做的事。 这是今年2月启动的一项针对拱北独居老人的地方慈善项目。

珠海市香洲区拱北街道党工委委员谢万军:在我们的管辖范围内,有许多这样的老人独自生活,他们都是80岁以上,他们的孩子不在身边。 这些老人在日常生活中非常不便,所以我们有了这个主意。

拱北街道办事处了解到群众的特殊困难,组织有关部门开展了关爱独居老人的“民生微观事实”。 由“社会工作者+护士+志愿者”组成的三人访问小组进行了关爱活动。

据了解,广东省珠海市把“民生微观事实”作为党史学习和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党员,各种组织等所有社会实体采取自下而上的征集项目形式。 没有参与和精确关注的门槛。 人民群众高度关注的造福小项目,将迅速得到批准和实施,以“微观事实”促进“大民生”。
今年,珠海市已安排专项资金3亿元,用于“民生微观实践”工作。 首批“民生微观实践”征集了1152个项目,已确认实施584个,已实施274个。
各地的线上线下融合掀起了党史学习热潮

在过去的几天里,西藏各地的党史研究激增。 在拉萨出入境检查站,青年党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一场党史研究竞赛,观看了“党史百篇”,并通过诸如学习,巩固国家。 在线展开。

拉萨边境检查站的警察朱扬:通过在线学习党史,您可以三维,简洁,灵活地学习党史。 (央视记者张斌陈子春,厦门频道)
(编辑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