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代表)代表建议中药现代化:创新,不要忘记,保持正直,加强可追溯性
3月2日,成都,中国新闻社(记者何绍清,王鹏):“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加大创新中药的研究与开发。它不是西式中药,也不是西化中药。符合中医理论和诊疗特点的创新中药。”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成都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曾芳最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中医药现代化的过程中,有必要注意保持其理论,方法和技术特征。 只有保持诚信才能更好地创新。
中药是中国各民族药品的统称,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药品。 在新的冠状肺炎流行期间,中药为抗击这一流行病做出了巨大贡献。 尽管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使用的“中医计划”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国家的关注,但中药现代化仍面临着药材溯源体系不完善,应用不足等挑战。新技术。
2021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采取了28项政策措施,全面增加了对中医药的政策支持和投资。 。 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即将召开之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许多代表和政协委员对中医药现代化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曾芳认为,在现代化进程中,中医理论不仅需要保持其传统本质,而且还需要注入新的活力。 这就需要建立符合现代疾病特征的中医诊治,康复和健康保护体系,加强中医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加强跨学科建设。
据曾芳介绍,许多科学研究人员试图将高科技引入中医诊断中。 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通过智能设备的开发,提高了中药观察,嗅,问,切的准确性。 “无论是中医理论还是诊疗方法,都必须与时俱进。跨学科是真正实现中医药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包括藏医在内的传统中医药是经验医学。但是,当今学校的教育更多是基于西方的,侧重于理论而非实践。毕业后的学生水平不高,而且很难实践医学。” 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四川省甘孜州藏族医院表示,根据长江义村副院长的说法,中医人才的培养不能放弃传统理论和人才的培养方法。
姜继存认为,藏医人才的传统培训包括民间导师和学徒的继承,父子的继承等。但是,现行的《中国从业人员法》对学历提出了要求。 “西方医学需要一个可以理解的程度,但是它也需要按照相同的标准使用藏医学,这对传统的指导模式有害。” 对此,他建议,除依靠学校外,对藏医人才的培养也应重视私人继承。
安全有效的药材是中药产业发展的基础。 全国人大代表,好医生小组主席耿富能认为,建立药材溯源体系是确保中药质量的关键。 推进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繁育基地建设,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建设标准和知识产权局进行地理标志认证,以确保中药材的质量。来源。
“长期以来,藏医学的安全性受到质疑,给藏医学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姜继存说,为解决这一难题,有必要采用现代检测手段对藏药名称进行整改。 他呼吁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藏药进行大规模的权威检测,并将结果公诸于世,为藏药现代化创造更好的条件。
据了解,目前的《中国药典》已经颁布了十个版本,从原始的中药标准“原产地和性质的鉴定”开始,通过使用“显微鉴定”,“色谱和光谱技术”,“ TLC鉴定,HPLC含量”测定,DNA,特征和指纹”等新技术。
“中药药典标准的变化是中药现代化的道路。” 耿富能建议中药标准应突破基于化学的质量标准建设思路,如建立中药独立图谱,指纹图谱,生物效价,数据等。创新的质量控制模型,可以为国际社会所接受。
姜继存还表示,仅根据化学标准进行中药“有效成分分析”是对中药现代化的误解。 他以传统藏药中的复方药为例。 药物包含数十种药用材料。 主要药物具有治疗作用,辅助药物可以减少主要药物的“毒性”或调节患者的身体。 通过化学标准测量藏药是一种侧面。”(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