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遵守食品药品安全底线,三部门联手抗击混乱_新闻频道_中山网

严格遵守食品和药品安全底线,三个部门共同努力应对混乱。 从2019年9月到2020年12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共同发起了一项特殊行动,以执行食品和药品安全的“四个最严格”要求。 特别行动调查了多少案件? 典型案例的特点是什么? 下一步,三个部门如何进一步加强协作? 三个部门的有关部门负责人于19日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题1:特别行动调查和处理了多少案件?

●答案:据初步统计,国家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28.48万起,罚款27.25亿元,吊销食品管理许可775份,移送食品安全机构3346家。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共查处药品,化妆品和医疗器械违法案件107700件,罚款18.4亿元,下令2041家公司停产停业,移送公安机关1306件,完成全部37件的年度检查。疫苗生产商的生产。 确保供应流感疫苗。

检察院批准逮捕涉及食品和药品安全的3,945起,7,298起刑事案件,并起诉8,791,17,066人; 建议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此类犯罪案件1369件1499人,监督公安机关立案731件810人。 诉讼案件35,381件,受理诉讼前程序30,800件,提起公益诉讼1,683件。

在专项行动中,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和检察机关积极探索建立可疑犯罪案件线索交换,损害公共利益案件的线索交换,档案转让,研究判断,公共利益诉讼合作等工作机制。合作,努力在食品安全领域建立全链条的监督协助机制。 联合检察机关加强了对案件备案的监督,有效地促进了不移案,不立案,代罚罚款等问题的解决,促进了行政执法与刑事联动机制的有效实施。正义。

■问题2:这次发布的15个典型案例的特征是什么?

●回答:针对执法和司法实践中案件的频繁发生,结合专项行动的成果,共发布了15起行政,刑事和公益诉讼案件。 这些案件都发生在群众附近,与他们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

15个典型案例涉及广泛的领域,包括来自海外流行地区的肉制品,减肥咖啡和含有禁用物质的保健食品,“有毒的酿造皮”和“假烤鸭”,生产日期被篡改的熟食以及非-在线订购平台等的性能。在食品领域,还有一些药品领域,其中,黑作坊生产和销售假冒药品,药房销售过期和劣质药品,以及不合格化妆品和危害农业安全的假冒伪劣种子案件。 一些在传统的实体商店中出售,一些组织销售团队以促进大规模销售,还有一些通过Internet广泛销售,这非常有害。

上海韩某某和洪某某将被国家禁止的西布曲明混入减肥咖啡中,并在网上大规模出售。 销售额超过800万元,危及许多在线消费者的身心健康。

孙吉林和其他人在一个小作坊中使用不同的包装生产保健食品,而没有获得相关的生产许可证资格,并随意添加了西药成分。 销量达到1400箱以上,严重扰乱了保健食品市场秩序,危害了人们的健康消费。

李安徽等人在黑色车间生产假冒的“盐酸贝那普利片”,“阿司匹林肠溶片”和其他假药,并将其出售到许多地方。 生产和销售总额超过300万元,直接危害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生命,健康和安全,对社会极为不利。

同时,这些案件还涉及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效联系,该犯罪与其他犯罪的区别以及通过公共利益诉讼保护群众的合法权益。 他们还对地方执法部门和案件处理部门具有一定的示范和指导作用。

■问题三:下一步,三个部门如何进一步加强合作,严格遵守食品药品安全底线?

●答案:坚持不懈地打击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的违法犯罪,密切关注调查,完善治理制度。

突出重点领域,集中处理“三无食品”,“过期食品”,“未经检验检疫的食品”等问题,严厉打击农村假冒伪劣食品生产销售违法犯罪。地区,切实保障农村食品安全。 严厉打击保健食品领域的非法添加,虚假宣传和犯罪,以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

依法加强对生产,销售假冒伪劣种子,农药,化肥等农副产品犯罪的打击,切实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准确惩治假冒伪劣药品和来历不明的冷链食品的生产和销售等违法犯罪,集中于生产,销售和运输,积极推进疫苗等重点防疫产品的监管,加强前瞻性分析并依法惩处犯罪行为。 深入落实专项整治药品和化妆品网上销售违法药品和违法药品和“网上网下清洁源”,维护网上药品消费的安全性。

此外,进一步完善规范化的沟通协调机制,加强监管协调,促进制定和颁布有关市场监管,农产品安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联动工作措施,增强打击合力。

新华社北京2月19日电汇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