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工具和精准滴灌的作用

中央银行: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工具和精准滴灌的作用

高度警惕居民杠杆率的快速上升所带来的透支效应和潜在风险

中国人民银行于2月8日发布了《关于2020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情况的报告》。该报告指出,在下一阶段,审慎的货币政策应灵活,准确,合理,适当。 ,坚持稳中求进,不急转弯,把握政策时效性,处理经济复苏与风险防范之间的关系,维护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 可持续发展该报告强调,应使用直接达到实体经济的转贷,再贴现和货币政策工具的精确滴灌作用。

使经济接近潜在产出

报告指出,综合利用中期贷款工具,公开市场操作,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可以满足金融机构合理的短期,中期和长期流动性需求。 ,操作准确有效,并保持合理充足的流动性。 ,不要从事“溢灌”。 完善央行的长期机制,以调节央行货币对流动性,资本和利率的限制,使经济接近潜在产出。 指导市场利率围绕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和中期贷款工具波动。

该报告强调,应使用直接达到实体经济的转贷,再贴现和货币政策工具的精确滴灌作用。 一方面,稳步调整并延续特殊时期出台的应急政策,继续实施直接面向实体经济的两种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小微企业递延债务偿还和包容性信贷支持计划。适用于小型和微型企业。 另一方面,创新和完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体系,准确设计激励兼容机制,引导金融机构根据新的发展理念加大对相关领域的支持,继续运用包容性再贷款和再贴现政策,增加为技术创新,小型和微型企业以及绿色发展提供大量资金支持。

确保在审慎监管下发展金融创新

在风险预防方面,报告指出,应改进财务风险预防,预警,处理和责任制。 维护金融安全,完善金融风险防范,预警处置系统和责任追究制度,狠抓弥补监管制度的不足,坚决维护避免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确保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发展金融创新,包容性金融服务的质量和竞争力将稳步提高。 对银行体系进行全面覆盖的压力测试,支持银行特别是中小型银行通过多种渠道补充资本和改善治理,增强金融机构的稳定性和可持续经营能力。 加大不良贷款损失准备金的核销和核销,完善存款保险制度和制度设置,稳步推进各项风险缓解任务,抓好缓解现有风险,进一步明确责任所有各方。 风险管理共同努力。 坚决遏制各种风险反弹,坚决防止地方风险发展为系统性风险,区域风险发展为国家风险。

在加强存款管理方面,报告指出,基准存款利率作为利率体系的“压石”,应长期保留。

不应该依靠消费金融来扩大消费

报告指出,最近各方更加关注中国居民的杠杆率上升问题。 中国居民杠杆率的提高主要是由于住房贷款,消费贷款和信用卡透支的增长,但其中一些实际上是个体工商户的商业贷款,应客观地确定和合理评估。 。 同时,我们必须高度警惕居民杠杆率过高引起的透支效应和潜在风险,不宜依靠消费金融来扩大消费。

报告指出,我国住宅部门的债务风险总体上是可控的,但宏观空间并不大。 在坚持“不投机谋生”和加强消费者金融监管的背景下,家庭债务的增长率已从前几年的20%下降到目前的15%,家庭杠杆的增长率已经下降。也放慢了速度。 但是,应该指出的是,自2011年以来,我国住宅部门的杠杆率一直在上升。从2011年底到2020年上半年的增长率超过了31个百分点。 居民债务继续扩大的空间非常有限,相关风险值得关注。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