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中国采购经理人指数》显示,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非制造业业务活动指数和综合1月份的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1.3%,52.4%和52.8%,比上月下降0.6、3.3和2.3个百分点,所有指标均保持在繁荣线之上。
生产淡季叠加流行病
“ 1月份制造业PMI下降至51.3%,但连续7个月保持在51.0%及以上。”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和在解释数据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 春节前后是中国制造业的传统淡季。 加上最近的局部流行病疫情,对一些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产生了一定影响,制造业的整体扩张速度有所放缓。
苏宁金融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陶进(Tao Jin)在接受《国际商业日报》记者采访时说,1月份制造业PMI较上月略有下降。 从各子指标的角度来看,近期局部集群流行和部分地区生产造成的社会隔离以及交通运输的限制对整体经济有一定的影响,同时也受到经济下滑的影响。春节之前的反季节生产活动。
陶进还说,具体说来,生产指数为53.5%,比上月下降0.7个百分点,表明生产活动仍在继续,扩张速度有所放缓。 新订单指数为52.3%,比上月下降1.3个百分点。 结果表明,由于消费和生产扩张同时放缓,增长率下降。 新订单指数为52.3%,比上月下降1.3个百分点,其背后是先前流行的外部需求的集中释放和在流行病影响下中国供应有限的叠加。
值得一提的是,假期效应导致了消费品行业的明显复苏。 赵庆河说,1月份消费品行业PMI为52.3%,比上月提高1.8个百分点,行业增长加快。 从生产和需求的角度看,消费品行业的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高于整体制造业,分别为54.1%和55.2%,比上月提高1.5和4.3个百分点,表明随着春节长假的临近,消费者的消费与消费品行业密切相关的市场需求已经释放,企业的生产活动相对活跃。
服务业PMI下降幅度有望放缓
数据显示,建筑业商业活动指数为60.0%,比上月回落0.7个百分点。 服务业商业活动指数为51.1%,比上月下降3.7个百分点。 从行业角度看,电信,广播电视卫星传输服务,货币金融服务,资本市场服务,保险等行业的业务活动指数处于60.0%以上的高位; 航空运输,公路运输,住宿,餐饮,住宿服务,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其他行业的商业活动指数低于临界点。
赵庆河说,1月份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服务业的商业活动指数分别为56.2%和49.1%,分别比上月下降2.0和6.3个百分点。 生产者服务业仍然保持较高的繁荣水平。 繁荣回到了收缩区。 调查结果还显示,1月份,住宿,餐饮,文化,体育和娱乐以及居民服务等接触和集群消费行业的商业活动指数下降幅度更大,均处于收缩范围内。 此外,近来某些地区的物流业放缓,加上商务和居民出行的减少,公路运输,航空运输和其他行业的业务活动指数已降至临界点以下,行业活动有所下降。
陶进认为,1月份服务业PMI明显低于前一个月。 新秩序指数从繁荣转向收缩(新秩序指数为48.3%,比上月下降2.9个百分点),表明由当地流行病引起的社会隔离没有效果。 服务业需求影响更大,与此同时,住宿,餐饮,文化,体育和娱乐以及居民服务等接触和集聚消费行业的商业活动指数也下降得更多。 “尽管在春节前夕劳动力供求下降,导致劳动力繁荣下降,但’原地新年’有望减缓下降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