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基金经理密集购买高质量产品发出了什么信号?来源:上海证券报
最近,随着基督教投资热情的提高,许多优质基金调整了单日购买额度并开始限制购买。 回顾历史,可以发现基金购买限制通常与市场状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基金对市场前景的看法。
1月27日,E基金发布了公告。 自1月28日起,E基金的“蓝筹精选组合”的大额购买配额已从原来的100,000元调整为5,000元。 这是该基金自今年以来第二次调整大额购买。 上限。 巧合的是,1月15日,中国兴业证券全球基金发布公告,宣布自1月15日起,谢志宇管理的兴权和润混合基金已暂停受理超过3,000元的认购和转换申请。
关于基金购买限制的原因,业内人士认为,一方面,如果在短时间内认购过多的基金,基金规模增长过快,可能会扰乱基金经理以往的投资思路。并增加管理难度; 另一方面,如果基金持有者是少数大客户,则存在流动性风险的可能性。 如果有大量资金的客户突然赎回,则基金经理会措手不及,只能根据赎回的结果被迫出售资产。 历史上,在很多情况下,由于难以应对流动性风险,基金经理别无选择,只能出售资产,从而导致基金的净值暴跌。 因此,当股市繁荣时,许多基金公司会自觉控制自己的资金比例来认购大笔资金。
实际上,从基金组织《 2020年季度报告》的最新披露来看,许多基金经理已经清楚地表明了他们对A股市场前景的谨慎和乐观态度。 他们认为,2021年的投资应注意“水位”估值问题,需要保持清醒和观察。
长江证券研究报告显示,从历史数据来看,基金购买限制与市场状况的发展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 整理一下低配比公共基金的发行期限,发行时的市场点数据以及发行的募集资金规模,我们可以发现,从2000年开始,这两个阶段的初期牛市中,低配置量少于基金发行量。 在上证综指大幅上涨之后的牛市中后期,配售比率低的基金将密集出现。
自今年年初以来,基金发行市场持续火爆,热门产品频频出现,一些明星基金管理人已成为投资者追捧的偶像。 《长江证券研究报告》指出,在经历了两年的强劲市场表现之后,正在考虑对公开发售基金购买限制并考虑采用受限制产品的投资者可能希望更多地考虑限制产品是否符合自身的风险偏好? 您对限制产品的未来回报率有不合理的期望吗? 当市场和净值在后期遇到较大的波动时,您能否给产品更多的耐心陪伴和支持?
“考虑到上述问题,然后选择并持有优秀管理人员的高质量产品,这是更好地分享未来经济和企业发展红利的正确方法。” 长江证券研究报告称。

大量信息,准确的解释,全部在新浪财经APP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