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
阿里云“爆炸性特价”主题活动-云服务器低至0.55折96元/年
天猫2021年元旦超级红色信封:2021元,每天3次
1月27日下午,华为云“黑土”迎来了重要的人事变动-华为消费业务首席执行官,华为执行董事于承东将同时出任华为云计算集团总裁。
一年前,华为调整了组织结构,将Cloud&AI产品和服务事业部升级为Cloud&AI BG(业务组),成为仅次于运营商BG,企业BG和消费者BG的第四大BG。 如今的华为云计算集团主要包括云业务单元,计算产品线(服务器等),存储和机器视觉产品线。
华为组织结构图
在进行人员调整之前,于承东曾担任华为消费者BG负责人以及智能终端和智能汽车零部件IRB(投资审查委员会)的负责人。 这意味着于承东将负责华为的手机,汽车和云计算。
关于于承东的新任命,Gartner的高级研究总监季欣苏认为这是“可循的痕迹”。 “以前,华为的手机业务是后来者。 在没有任何人感到乐观的情况下,于成东被命令成为一名全球球员。 知名品牌。 同样,华为的云业务本身也是后来者,压力很大。 手机业务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华为也可能希望这种方法重新出现在云业务中。”
俞承东,华为消费者业务首席执行官,华为执行董事,华为云计算集团总裁
作为云计算的最大客户,季新苏认为,5G未来还将在云计算中实现,汽车是除手机之外最具想象力的智能终端,它将手机,汽车和云计算结合在一起。 为了更好地实现“云”协作。
华为云仍在关注
“我起得很早,冲到了后期。” 业界描述了华为云计算的发展。
早在2010年11月,华为启动了“云帆计划”,向全球宣布了云计算战略和解决方案。 但是直到2017年,华为才决定将云计算作为其战略方向。
2017年3月,华为正式成立了负责公共云的部门Cloud BU,并宣布将“大力投资公共云服务”。
5个月后,华为云所处的云事业部升级为集团的一级部门。 尽管尚未升级到BG级别,但它不再从属于某个BG。 当时,华为云宣布:“三年内杀死阿里,跻身世界前五名。”
在中国公共云市场中,阿里云牢牢占据第一位,市场份额约为40%。 现在三年期限已经到来,华为仍处于跟进阶段。
根据研究机构Canalys的统计数据,从2020年第三季度的数据来看,在中国云服务提供商中,四大中国云服务提供商,阿里巴巴,华为,腾讯和百度占据了80%的市场份额。分享。 阿里云继续在41%的市场中处于领先地位,华为云以16.2%的市场份额在中国排名第二; 来自另一家研究机构IDC的数据显示,华为服务器占全球市场的4.9%,排名第五。
尽管它还没有达到三年内超越阿里云的目标。 从行业的角度来看,华为云还是最有前途的公司。
最近,华为云营销与生态总裁陈亮提供的一组数据在讲话中显示:华为云已经推出了220多种服务,在全球23个地理区域运营着45个可用区,并且已经开发了更多服务。超过160万名开发人员。 云计算市场拥有超过20,000个合作伙伴,拥有超过4,000个应用程序,每年的总交易额超过10亿元人民币。
在混合云领域,华为Cloud Stack为全球150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家客户提供服务,覆盖政府和公共事业,运营商,能源,金融,运输,制造,媒体资源,医疗,教育和其他行业。 包括600多个政府云客户和220多个金融云客户。
但是,从华为掌舵人任正非看来,迅速崛起的华为云仍然存在许多增长瓶颈。
2020年的最后一天,华为新生物社区在企业业务和云业务报告会上发布了任正非的先前讲话,指出了华为云当前存在的问题。
任正非将服务能力,多个责任中心和权力分散视为华为云最重要的问题。
任正非在讲话中提到,我们能否建立一个面向未来的,世界领先的存储产品架构? 需要突破并组织所有级别和类型的关键短板,新媒体,新算法,新体系结构甚至新理论是什么?“突击队”使科学家,专家和工程师可以预先自由地学习并查找解决方案。
后来者如何“顶峰”?
华为是云市场的“后起之秀”。 与“市场前辈”相比,该后来者在云市场上没有优势。 电子商务业务为阿里云提供了营养,游戏和社交服务为腾讯云提供了营养,而华为云则缺乏此类业务。
“华为没有大量业务来支持其云业务,因此华为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季新素说。
此前,一些咨询公司的合作伙伴预测,中国的阿里云,华为云和腾讯云这三个支柱将长期存在。 但是,华为云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也非常困难。
华为的优势在于其硬件。 硬件基因是固有的,而云计算则测试软件和服务的功能。 华为云的发展取决于华为自身基因的优势能否与劣势相抗衡。
关于云业务,任正非提到,华为云的发展不能简单地走阿里巴巴和亚马逊的道路,因为这不像他们的“不寻常的美国股市钱”。 “阿里云,腾讯云和AWS正在启动越来越多的软硬件融合设备。华为的优势在于硬件。我们必须加强软件和应用程序生态系统,而不应该放弃硬件带给华为云的优势。”
实际上,在过去的三年中,华为云经常在公司内部受到质疑。
2019年3月,《新生社区》上的一篇文章分析了华为作为一家擅长艰苦战斗的公司如何在云计算的关键战役中发挥了良好作用。 文章提到了混淆的概念,品牌推广,产品体系等问题。 这篇长文章引起了公司内部和外部的大量讨论。
伴随着疑问,华为云在过去三年中经历了许多业务调整。 可以说,每次调整之后,该业务部门的地位都会提高一级。
在2019年的调整中,华为将IoT和私有云团队合并为Cloud BU。 “这是为了加强对云业务的支持。” 当时,华为云总裁郑业来解释了调整的目的。 “该组织的核心是为从整个数据中的新能源到服务器和云服务的云业务奠定基础。设施的竞争力。”
同年,华为云先后发布了服务器芯片昆鹏920和AI计算处理器圣腾910。在此基础上,推出了弹性云服务器,裸机服务器,云电话,云游戏管理平台和智能云操作系统。 一年之内,在华为的新闻发布会上,人们看到了从芯片和服务器等硬件产品到云服务,解决方案甚至生态学的完整行业。
截至目前,华为云尚未披露具体的收入数据。 然而,在2020年3月31日举行的2019年性能大会上,华为轮值董事长徐志军表示,华为Cloud全年的性能增长“增长了两倍多”,并“进入了快车道”。
季新苏说:“华为正在利用到B市场的经验来培育更针对B市场的云。”
季新苏认为,作为后来者,华为希望赶上并赢得市场,它还必须加快步伐并寻找能够尽快“滋养”云业务的业务。
“将来,所有应用程序都将在云端上增长,但现在还不是。如何构建“黑土”是我们的艰巨任务,应逐步完成。” 任正非在内部文件中说。
也许,于成东这次收购华为云只是华为云追赶的又一次努力。
作者|于慧茹编辑|罗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