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建议:促进上海成为民航发动机制造中心

上海作为上海制造业发展的重点产业之一,未来应将大型民用飞机发动机的研发和制造纳入上海主要的重点创新发展领域。 上海市人大代表,原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刘民刚于2021年在上海两次会议上提交的提案中说。

访问:

阿里云“爆炸性特价”主题活动-云服务器低至0.55折96元/年

天猫2021年元旦超级红包:每天3次高达2021元

上海浦东滴水湖的民用航空发动机模型

他说,民用航空发动机的研究和制造在大型飞机的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作为我国高端科技人才聚集的国际大都市,上海作为高端制造业领域具有悠久传统和优势的大城市,应在民用飞机上进行基础研究和制造。发动机的发展取得了更大的成就,并发挥了更加重要的作用。

刘民刚说,改革开放后,我国民航业发展迅速,今后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 预计在未来20年中,我国将需要增加7200多架新飞机。 为了适应航空运输的发展,我国于2008年成立了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以协调我国民航客机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在民航飞机的制造上取得了突破。 2008年,我国开始研发中型民航客机C919,并于2017年成功首飞。预计首架客机将于2021年交付。

“但是,我们还必须意识到,在民用飞机的开发,设计和制造方面,尤其是在一些关键领域,例如航空发动机,电传操纵系统等,仍然存在许多缺陷。” 刘民刚说。

他认为,上海作为我国民航业发展的最重要基地,于1950年建立了飞机维修厂。在1970年代和1980年代,它是我国第一架大型运输机Yun的研发和制造基地。 -10,而中国商飞则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国盛(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中国铝业公司,中国宝伍公司共同出资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化集团。 目前,上海也是中国商飞的设计和研发中心,总装制造中心,客户服务中心,民航试飞中心,基本能力中心,新闻中心和其他机构的所在地。 它在我国民用航空的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但是,上海目前在民航飞机研发领域的作用还不够,特别是在航空发动机的基础研究和未来民用航空飞机发动机的基础研究中。 它既缺乏研究机构,也缺乏理论和基础研究成果。 积累。”

为此,刘明刚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作为上海制造业发展的关键产业之一,未来上海应将大型民用飞机发动机的研发和制造纳入上海主要的重点创新发展领域。 为了使上海成为高端制造业中心,民航制造业应成为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可以满足该国的主要需求,而且可以成为一个可以控制并有足够规模进行领导的政府。 长三角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第二,要着眼于民航发动机基础研究的布局。 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都为大型飞机的制造过程做出了重要贡献。 复旦大学的机械,航空航天和制造工程学科是国家二级学科,上海地方大学的科学与工程学科并不薄弱。 同时,作为中国商飞的所在地,中国商飞的研发中心也在上海,这也具有良好的研究条件。 因此,上海具有发展这一产业的基本条件。 目前,中国许多地方的军用航空发动机实力很强,但在民用航空发动机的研究和开发方面,特别是基础研究方面却不强。 上海应该利用自己作为我国最大的国际大都市和大学聚集地的优势地位,聚集国内外的高端人才,标榜世界一流水平,逐步发展壮大这一领域。

第三,结合C919的制造和C929的未来,逐步建立该地区的航空发动机研发和制造产业,使上海成为我国民用航空发动机的制造中心。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