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达到23个,为全球水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ChinaNews

  中国拥有23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地,为全球水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

一千年来,确保河流安全

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第71届执行理事会不久前宣布,中国已宣布的福建天宝pi,陕西龙首区银锣灌区,浙江白沙溪36堰和广东桑园围被成功选为2020年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迄今为止,中国拥有23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地,使其成为遗产项目类型最丰富,分布最广,灌溉效益最突出的国家。

中国的灌溉工程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成立于1950年,是一个专业的国际组织,致力于灌溉,排水,防洪等领域的科学技术交流和应用促进。其成员包括80个国家和地区委员会,占95%以上世界灌溉面积。

2014年,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制定了《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旨在为可持续灌溉发展提供历史经验和灵感。 目前,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地总数为105个,分布在五大洲的16个国家。 过去,列入该清单的中国灌溉项目包括四川都江堰,广西兴安灵渠,湖南新华自Z街梯田和内蒙古河套灌区。

国际灌溉与排水委员会秘书长阿什温·潘迪亚(Ashwin Pandia)表示,被选为世界灌溉项目遗产必须是发展灌溉农业的里程碑。 其工程设计,施工技术,工程规模,引水和灌溉面积均领先于工程学院。 在当前时代,它为促进当地农业发展,增加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和减少贫困​​做出了杰出贡献。 “正如中国灌溉工程所证明的那样,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项目在其建设年代常常是创新或奇迹的代名词,为当代灌溉工程的理论和发展提供了广泛的帮助和深刻的启示。”

在中国成功选择的所有灌溉项目都具有上述特点。 例如,天宝碑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防盐和淡水存储项目,距今已有1300年之久。 龙首区银锣鼓灌区率先提出了井渠法,促进了隧道建设和水工理论与方法的后续发展。 白沙溪36堰从最上游到最下游跨45公里,水位下降168米,在项目规划和建设规模方面领先。

在潘迪亚看来,中国古代的灌溉工程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为当今的灌溉农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具有启发性的价值。 一些遗产仍然发挥着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天宝碑的建设采用鹅卵石,条石等材料,并采用当地材料,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龙首运河银锣灌区以减少淤泥和盐水为重点,对盐碱地进行治理,改善了区域生态。 基本的鱼塘循环农业模式促进了桑树种植,养蚕业,航运业和龙舟竞赛等活动,这对当代农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

“绿水绿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和最包容的民生。这也是目前中国传统智慧和发展理念的体现。” 潘迪亚说,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实践和经验值得借鉴。

中国水治理经验为解决水利瓶颈提供参考

中国水利博物馆位于杭州钱塘江南岸,采用了宝塔和凉亭的统一设计,就像漂浮在水面上的水晶宝塔一样。 Pandia和国际灌溉与排水委员会执行主任Harish Kumar Vama均已访问。 他们认为,建设这样一个专业,高水准的水利博物馆表明,中国高度重视弘扬水利精神,继承水利文化,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 关系”。

在数千年的水控制实践中,古代中国人建造了许多水利工程和设施,留下了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现在,中国正计划促进高标准农田的建设,高效节水灌溉的发展和工业扶贫的发展,并着力促进高质量农业发展,这与中国的农业灌溉和农业发展相吻合。排水方式和当前世界灌溉排水发展趋势。” 瓦玛说。

在“十三五”期间,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在有效防洪防旱,粮农丰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潘迪亚认为,中国在扶贫方面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其中,高标准的农田建设,高效的节水灌溉以及高科技灌溉排水方法的推广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河南省上水县,这5万英亩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采用了物联网控制,智能灌溉等技术。 农民只能通过检查数据来检查旱地和进行灌溉。 在江西省福州市东乡区,在魏乡,高标准的农田建设已将用于肥料和水的低产田变成了保持肥料和水的高产且稳定的田地。 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已建成高效节水人工草地6.8万亩,采用喷淋式高效节水灌溉,每亩用水量仅为洪水灌溉用水量的1/10。

“中国在灌溉和排水业务中使用了无人机,人工智能,大数据和5G等先进技术,通过高科技来优化农业灌溉和排水,为解决全球减贫过程中的水瓶颈问题提供了有用的参考。 ” Pandey Ya说。

中国是全球水治理的重要参与者

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认为,确保粮食安全和稳定的粮食价格是与这一流行病作斗争的重要方面。 粮食生产取决于水资源,这对各国有效利用现有水资源和改善农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加大了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积极实施各种补贴政策,增强了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到2020年,中国的粮食总产量将达到13390亿斤,比上年增加113亿斤,增幅为0.9%,而总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连续六年。

潘迪亚认为,中国已采取科学有效的防疫措施,在较短的时间内成功控制了疫情,稳步推进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了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系统。 “在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瓦马认为,中国水利部门已采取有效措施,根据农作物需水情况,做好春季播种工作,加强灌溉用水分配,对促进粮食丰收和稳定农业发挥了积极作用。发展。

在全球水治理方面,中国也在积极为国际社会贡献可持续发展计划。 2020年10月,“一带一路”河湖生态保护技术联合培训项目在武汉举行,吸引了来自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塞拉利昂,马达加斯加,巴基斯坦和尼日利亚等六个国家的参与者。 中国正在积极与联合国机构和国际水利组织合作,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年轻水利专业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以促进水资源合作。

世界水理事会主席洛克·福尔特(Locke Fortune)多次访问中国,见证了中国将经济社会发展与水利建设相结合的生动实践。 傅勋认为,中国的经验引起了各方的广泛关注,中国是包括水治理在内的全球治理的重要参与者。

本报记者胡伯峰龚明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