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智能制造发展的“十四五”规划》公开征求意见:到2025年,规模以上制造企业将基本实现数字化

原始标题:工业和信息化部:规模以上制造企业将于2025年基本普及数字化

记者14日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有关部门起草了《智能制造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征求意见稿),根据发展路径,特定目标和关键任务制定。 具体计划。 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25年,规模以上规模制造企业将基本实现数字化,重点行业的重点行业将初步实现智能化转型。 到2035年,规模以上制造企业将完全数字化,骨干企业将基本实现智能化转型。 同时,加快信息基础设施的改善,加强工业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等计算能力基础设施的建设,支持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

就具体目标而言,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25年,智能制造设备和工业软件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将得到显着提高,国内市场满意度将分别超过70%和50%。 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超过10家,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0亿元。 建立具有产业和区域影响力的120多个工业互联网平台。

征求意见稿着眼于深化推广和应用,探索转型升级的新途径,提出开展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建设,加快工业数字网络发展,促进区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其中,根据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原材料,消费品等细分行业的特点和痛点,制定实施智能制造的路线图,逐步推进数字化和网络化转型和阶段。

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中国高端制造业研究中心常务理事朱明浩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说,智能制造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可以不断提高产品竞争力,提高企业产量。效率。 面对“十四五”时期,有必要依靠科学技术自力更生,加大人工智能,5G等前瞻性技术领域的布局,努力掌握关键核心到2025年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技术。

在保障措施方面,征求意见稿提议鼓励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先进制造业投资基金,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和各种社会资本增加对智能制造领域的投资。 同时,加强人才支持,定期编制智能制造人才需求预测报告和人才需求目录不足,并引入智能制造从业人员能力等行业标准。

朱明浩表示,下一步是在产业链和地区层面制定相关计划,特别是着眼于解决中小企业在实施智能制造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并推出一批低成本的,易于使用的解决方案。 同时,加快智能制造相关技术人才的培养,鼓励企业和高校共同制定培训计划,共同开设课程,解决企业面临的技术人才短缺的紧迫问题。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