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发布的《中国碳峰值和碳中和研究报告》建议通过中国能源互联网实现减排目标


原始标题:首次发布的《中国碳峰值和碳中和研究报告》建议通过中国能源互联网实现减排目标

3月19日,中国新闻社北京(记者闫晓红)由中国发起的全球能源互连发展合作组织18日在北京举行了《中国碳高峰碳中和成就发布会》和研讨会。 会议发布了中国2030年前碳峰值,2060年前碳中和,2030能源和电力发展计划以及2060展望的研究成果。这是中国首次提出系统计划以实现碳减排目标通过中国能源互联网的建设。

此次会议吸引了来自政府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大学的代表共同探讨我国的碳高峰和碳中和实现途径,为促进气候环境治理,实现经济的全面绿色转型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会议上,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主席,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理事长刘振亚致辞并发表主旨演讲。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秘书处执行秘书埃斯皮诺萨和中国气候变化问题特使谢振华作了视频讲话。

2020年9月,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提出了2030年碳排放峰值和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基于在清洁发展,电网互联,气候和环境领域的长期积累,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对中国的碳减排途径以及能源和电力过渡计划进行了深入研究。 《大丰研究报告》,《 2060年之前的中国碳中和研究报告》和《 2030年中国能源和电力发展规划研究》以及《 2060年展望》的三项研究结果提出,特高压电网将引领中国的能源互联网建设,加速能源发展。能源消耗电能替代(“两个替代方案”),实现清洁能源生产和能源利用电能(“双重优势”),能源和电力发展与碳脱钩,经济社会发展与碳排放脱钩(“双脱钩”) ”)的系统减排路径和计划。

刘振亚指出,面对碳排放量大,高碳发展惯性强的严峻形势,中国要达到碳峰值需要不到10年的时间,而实现碳中和又需要30年。 任务很艰巨。 碳排放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化石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 根本的解决方案是改变能源发展方式,加快促进清洁替代和电能替代的发展,彻底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建设中国的能源互联网,加快推广“两个选择”,是实现我国碳峰值和碳中和的根本途径。

刘振亚说,中国的能源互联网实质上是“智能电网+特高压电网+清洁能源”。 它是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开发,传输和使用清洁能源的基本平台。 它是一种清洁的,以电力为中心的,相互联系的现代能源。 系统。 中国能源互联网的建设将协调发展和减排,加快清洁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和消费,以及电能的广泛使用。 它将在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各个方面以及碳排放的所有领域中,全面,深入地替代化石能源,例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通过能源系统的零碳革命,加快全社会的碳减排,实现我国碳峰值和碳中和的目标。

合作组织发布的研究报告建议,特高压将分三个阶段引领中国的能源互联网建设和促进中国的碳减排:第一阶段是在2030年之前尽快达到峰值,而电力将是第一阶段。到2025年实现碳峰值,达到451亿吨的峰值,能源和整个社会将在2028年达到碳峰值,分别达到102亿吨和109亿吨。 第二阶段是从2030年到2050年加速脱碳,到2050年实现电力的近零排放,能源和整个社会的碳排放分别减少至18亿吨和14亿吨,分别占80%和90%低于峰值; 第三阶段是从2050年到2060年全面中和,力争在2055年左右实现全社会净碳零排放,并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报告还提出,建设中国能源互联网,全社会碳减排成本约为260元/吨,远低于其他全球减排计划约700元/吨。

埃斯皮诺萨说,我们需要一条明确的路线图,以指导我们迈向净零排放的未来,并指导世界经济实现绿色,可持续的复苏和增长。 本次会议发布的研究成果,不仅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全面,可量化,实用的解决方案,也为世界其他国家探索减少碳排放的新途径提供了参考。

谢振华说,要实现碳峰值和碳中和目标,目前最重要的任务是实现能源系统的低碳转型,将碳峰值和碳中和目标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相结合,生态环境保护和能源革命。 为了实现绿色,低碳和循环利用的高质量协调发展。 能源互联网的建设是加快能源系统深度脱碳的重要措施。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的研究成果将在我国和世界的低碳转型和碳中和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为我国发起的能源领域的第一个国际组织,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自成立以来的五年中已达到1,157个成员,涉及132个国家。 该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发布了50多项研究成果,在能源,环境,经济和社会领域演唱了“中国之声”,并推动了“中国倡议”的全球行动。 (结束)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