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刘劲松:落实“区组”联动促进协作创新
产业一体化是京津冀协调发展的物质内容和关键支撑。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河北工商业联合会主席刘劲松在调查中发现,尽管京津冀工业的协调发展在经济上取得了显著成绩。近七年来,三地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产业链分工格局,缺乏有效的区域整合和联系。 它的潜在功能尚未得到应有的释放。
“京津冀是我国科技创新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京津在科教,人才,财力,金融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而河北省劳动力资源丰富。 ,土地和其他资源,并拥有许多产业。” 刘劲松建议,充分发挥京津冀地区的政策和资源优势,统筹区域“区域”规划,协同创新,提高效率,建设京津冀地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刘劲松建议,京津冀“七区一群”“协调发展”行动,即共同建设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作为载体。促进国家级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 区,高新区,经济开发区,综合保税区和世界一流产业集群的“七区一团”整合,加快战略规划机制对接与政策法规和标准的接轨,聚集一切要素,促进协同创新;积极探索自身的技术创新优势和实体经济,有效地将工业创新和产品创新结合起来,形成具有高效机制,协同创新,成果共享和活力的科技创新社区。
“实施自由贸易区联动试点创新项目,根据自身特点和重点产业,探索形成更多开拓性体制成果和改革措施,探索形成区域联动,协调,效率和竞争性发展的新模式,并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成一个“首都”。首都是世界级核心城市经济圈的“改革试验场”和“创新源”。 刘劲松认为,有必要共同建立世界一流的京津冀自由贸易区,以实现京津冀对外开放的全面升级和协调发展,促进区域的互通性和互补性。在内区与外区之间,探索在京津冀自由贸易试验区之外建立联合开放式合作创新区,建立国际科技合作与技术贸易平台,扩大研发自由贸易试验区中高科技产品的功能。
对于该地区“区域”的总体规划而言,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是重中之重。 刘劲松建议,以产业规划,园区联合建设,产业链建设为重点,共同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发展,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生物医学,高端智能装备等特色产业集群。和新材料产业。 京津冀的应用场景是建立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型基础设施产业链,培育具有上下游协同效应的区域产业链。 同时,三地还将加强产业创新服务园区建设,落实产业链补充,产业链强化行动,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建立世界一流的产业集群创新平台和世界一流的数据驱动的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平台。 建立世界一流的质量管理创新平台和供应链创新平台,促进产业链合作加速发展,加快京津冀地区产业竞争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