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4日 主题:传递公众舆论和舆论谈论对发展的信心-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四次会议第一个“会员通道”的扫描
新华社记者胡露任勤勤姜琳
春天的气息越来越强。 3月4日下午14点左右,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会大厅即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第四次会议的第一个“委员会通道”如期开幕。 这7名委员会成员分为三组,并通过在线视频回答了记者的问题。
3月4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一次“会员频道”采访活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会大厅举行。新华社记者张浩夫摄
粮食安全,“天文一号”,网络安全…委员会成员接连走访摄像机,坦率地回应了他们的担忧,并自由地谈论了他们的职责。
对于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而言,确保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而重要的问题。 “我国粮食总产量已连续六年超过1.3万亿斤,人均粮食达到470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食品安全极限。” 中国工程院第一位院士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万建民院长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说,粮食安全的任何时候都不应放松。 为了确保粮食安全,一方面取决于政策,另一方面取决于科学技术,以及“良好的土地,良好的耕作和良好的粮食生产”。
他说,目前,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正在加紧建设。 今年建成后,可保存150万种种质资源,保存能力居世界首位。
这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万建民通过网络视频接受媒体采访的照片。新华社记者张浩夫摄
阜外医院主任医师敖虎山委员已第二次进入“委员会通道”。 三年前,他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委员会通道”中,携带了带有“救生神器”的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并讲述了他朋友的心脏骤停突然死亡所引起的痛苦。 这次,他站在人民大会堂,向全国人民汇报了对CPR提案的重视和执行情况,各级部门和政府已采取行动,杭州,深圳,北京等城市加强了对CPR提案的关注。部署和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 急救技能的培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只有健康,我们才能享受美好的生活!” 敖虎山再次呼吁全民学习心肺复苏技术,增加AED的配置,并将1月20日定为“国家急救日”,从民族文化和民族意识的层面着眼于心肺复苏和急救。 系统。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的网络安全隐患日益突出。 这不仅关系到国家安全,而且与普通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网络安全是数字策略的基础。有了网络安全保证,我们的数字策略可以更好地发展,更快地发展并走得更远。” 360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周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