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第一部关于医疗保险基金使用“红线”的医疗保险基金监管规定_新闻中心_厦门网

  原标题:医疗保险基金使用“红线”-第一部医疗保险基金监管条例的解释

这是第一次阐明被保险人的个人义务,定期向公众披露医疗保险基金的状况,建立针对指定医疗机构和人员的信用管理体系。自2021年5月1日起, 《医疗保障资金使用监督管理办法》将正式实施。

这是我国医疗保障领域的第一部行政法规,明确划定了人民的“医疗钱”不可触及的“红线”,为整个医疗保险制度的合法化奠定了第一基石。 哪些条款与您相关? 记者采访了医疗保险专家和业内人士。

  首次指定了被保险人的义务

该法规的重点之一是首次明确规定了被保险人的义务。

“被保险人的行为直接影响到医疗保险基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国家医疗安全总局副局长史子海说,规定要求被保险人购买具有自己的医疗保险证的药品,并按照规定享受医疗保险待遇。

如果个人试图通过将医疗保险券以虚假使用的方式移交给他人,重新享受医疗保险权益以及利用医疗保险权益来垄断药品等来欺骗医疗保险基金,以欺诈医疗保险基金。 ,要欺诈医疗保险基金,将暂停在线支付3项医疗费用,最多12个月,罚款金额为欺诈金额的2倍以上5倍以下。

另外,对于涉嫌诈骗医疗保险基金支出而拒绝配合调查的被保险人,可以中止医疗费用的网上结算,并支付中止在网上结算中发生的医疗费用。被保险人全额赔偿。

值得注意的是,该条例明确规定应建立针对指定医疗机构和人员的信用管理制度,并将日常监督检查和行政处罚的结果纳入国家信用信息平台,并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处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黄义祥说,要求个人信守诺言实际上是要求整个社会从法律上参与。

  “亮剑”作弊和保护肿瘤势在必行

“医疗保险基金的监管状况一直很严峻。” 石子海说,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者众多,连锁店长,风险点多,监管难度大。 欺诈性保险问题仍然经常发生。

据石子海介绍,到2020年,检查指定医疗机构60万多家,查处违法医疗机构40万余家,收回医疗保险资金223.1亿元。 超过一半的指定医疗机构在不同程度上使用资金存在问题。

“我国医疗保险领域的法律制度滞后,对医疗保险资金使用的监督缺乏具体的政策规定。” 中国社会保障协会会长郑功成认为,非法使用医疗保险基金不仅造成资金损失,而且导致医疗保险待遇不公,影响医疗保险制度。 健康和可持续的“肿瘤”。

为了防止医疗保险基金成为新的“唐僧肉”,该条例明确规定了医疗保障行政部门,医疗保障机构,指定医疗机构和其他基金使用者的职责,并完善了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监督管理和主要法律责任。

例如,医疗保障机构应定期向公众披露医疗保险资金的收入,支出和余额,并接受社会监督。 指定医疗机构骗取医疗保险基金支出的,由医疗保障行政部门责令退回,处以欺诈数额的2倍至5倍的罚款,并规定相应的定量处罚,包括取消服务协议。并撤销执业资格。

“该条例为有效实施对医疗保险资金使用的监督提供了基础。” 郑功成说,这是我国医疗保险基金管理已开始进入法治轨道的重要标志,并将正式为医疗保险基金管理打开法治之门。

  多方联手让监督“磨牙”

值得注意的是,该条例明确建立了系统的资金使用监督管理制度。

就监督管理制度而言,条例明确建立了将行政监督,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社会监督和行业自律相结合的监督制度。 就监督管理机制而言,该条例将建立医疗安全,保健,中药和市场的联合监督机制,以监督管理,财务,审计,公安等部门; 建立以行政监督为主体,医疗保障体系中的协议管理的监督机制。

此外,在加强监管措施方面,法规还规定了大数据智能监控,专项检查,联合检查,信用管理等形式的监管。

这意味着该条例的颁布实施将牢固树立医疗保险基金监管的“笼子”,让监管“长牙”,达到“止痛”,以确保有限的医疗费用。资源用于“刀”上。

“法规的重点和进展将为执法提供真正的保证。”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姚瑜认为,该规定将进一步促进行业规范和自律,有效避免了以往对“九龙水处理”医疗保险基金的监管。一书”用于实施医疗保险基金的监督执法。

郑功成说,《条例》明确建立了包括行政部门监督,社会监督,行业自律和个人诚信在内的四合一监管体系。 它不仅发出明确的信号,不仅要加强对医疗保险基金使用的监督,而且还应履行法律责任。 (新华社北京2月20日电)新华社记者彭云佳,龚文和水才

展开以阅读全文

Source